红嘴相思鸟

拉丁名: Leiothrix lutea kwangtungensis Stresemann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相思鸟属

特征描述: 全长l30~167mm。前额和头顶橄榄绿褐色;背和肩羽灰绿色;喉部黄色,胸橙黄色;腹淡黄白色;翅和尾羽黑色,飞羽外缘黄色和红色,形成翅斑;尾端呈浅叉状,外侧尾羽最长而稍曲;尾上覆羽较长呈灰绿褐色,具白色端缘;尾下覆羽浅黄色;嘴红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7亚种(Mayr & Paynter,1964).或6亚种(Howard & Moorem,1980),中国记录4亚种(郑作新,l987、1994;郑作新等,l987),云南分布3亚种。

采集地: 景东黄草岭l964.10.9~16.;文山平坝l961.6.24~26.;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6.6~9.;新平者龙l977.10.31.;绿春:哈德1972.4.5~22.,黄连山1985:6.2.;蒙自期路白1985.4.10~16.;屏边大围山1985.4.20.~5.1.;金平分水岭1996.5.18.。

形态特征: 与指名亚种相似,但头顶多金亮黄褐色而少绿色;颏、喉至胸多显橙黄色;胸部的橙红色带斑一般较宽阔而浓著;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的黄色也较浓著。

分布: 云南景东、新平、绿春、蒙自、金平、屏边、文山,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全州、兴安、永福、贺县、金秀,广东韶关、怀集、英德、清远等。国外分布于越南东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的常绿阔叶林、灌丛、竹林,多见在阴湿的沟谷林下灌丛中活动觅食,数十只结群在枝叶丛中跳跃穿梭,繁殖季节常可听到悦耳的鸣唱,一般多发出“叽叽”声。杂食性,剖检采自滇西地区的9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小甲虫、白蚁、毛虫等残体和昆虫碎片及草莓、悬钩子等果实和种子。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胃容物总量的50%。 据Robson(2000)记载,红嘴相思鸟在东南亚地区的繁殖期为4~10月。巢成杯状,筑于灌丛或竹林中,离地0.6~1.5m。每窝产卵3~5枚,蛋壳呈淡蓝或淡绿白色、淡绿蓝色,很少白色,在卵的宽端,具有红褐色、褐色和紫色的粗斑或灰色条纹。卵的量度21.9mm×16.1mm。 1965年5月23日在滇西腾冲大塘的山坡灌木丛中采得1巢,巢外层以苔藓、干草和树叶构成,内层垫有棕丝。巢离地面l.3m,巢外径llOmm,内径50mm,深60mm。巢中有3枚卵,蛋壳淡蓝色,杂红色点斑。 栖息地海拔1200~24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分布范围西自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西部和北部至中国西藏东南部昌都地区,向东直到东南沿海各地,北自甘肃和陕西南部,向南至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和越南北部。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