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Leiothrix argentauris rubrogularis(Kinnear)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相思鸟属
特征描述: 全长l40~178mm。头顶亮黑色;耳羽银灰色,翅上有明显的红色翅斑;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朱红(舍)或橙黄色(早);上体灰绿;喉和胸橙黄色或渲染红色。两性略有差异。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8亚种(Mayr & Paynter,1964;Howard & Moore,1980),中国记录4亚种(郑作新,l987、1994),但郑作新等(1987)认为何纪昌等(1980)将采自云南勐海、西盟的标本鉴定为指名亚种可能有误,仅描记3亚种。所以云南记录3亚种。
采集地: 元阳果统1961.5.16.;绿春哈德l972.4.29.;富宁博爱l961.7.15.;河口大围山1975.5.20.。
形态特征: 与ricketti亚种相似,但雄鸟的喉至上胸主要呈朱红色;下胸黄褐色;后颈的金橙色领斑较宽,且染红色。
分布: 云南东南部元阳、金平、绿春、蒙自、富宁、河口一带,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南部册亨、罗甸,广西西南部靖西、那坡龙州、凭祥、大新、宁明、十万大山。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几只或十几只结群活动,多在灌丛、竹丛的枝叶间穿梭跳跃,活泼好动,很少静栖。鸣声响亮而娓娓动听。性杂食,剖检采自滇西地区的l3只鸟胃,胃内容物中见有蚂蚁、金龟甲虫和鳞翅类幼虫等残体及其他昆虫碎片,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49.6%;植物性食物见有果实、种子、草籽等,占胃容物总量的50.4%。 据Robson(2000)记述,在东南亚地区的繁殖期为2~8月。巢呈深杯状,筑于灌丛或稠密的植物丛中的地上或离地2m处。窝卵数2~5枚,蛋壳亮白色,钝端富有褐色点斑。卵的量度为22.4mm X l6.8mm。 栖息地海拔1500m以下地带。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贵州和广西西南部,东南亚及苏门达腊。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