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quila clanga Pallas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鵰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700mm。通体主要为黑褐色,尾上覆羽具近白色羽端;幼鸟上体包括两翅表面具显著的白斑。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昆明六甲三永2001.12.。
形态特征: 头顶、颈黑褐色;各羽羽端具不明显的灰褐色细小轴纹;背暗褐色;近羽端处具长椭圆形浅棕色轴斑;腰黑褐色,浅棕色轴斑更加大而明显;尾上覆羽褐色,具宽阔的淡棕白色羽端;尾羽黑褐色,具浅棕色羽缘;头侧暗褐色;眼周褐色杂以白色;肩羽黑色;小覆羽黑褐色具浅棕白色轴纹;中覆羽的轴纹增大为椭圆形斑;大覆羽则整个羽端棕白色;内侧飞羽内(甲+羽)浅褐色,具褐色斑纹;外(甲+羽)黑褐色,羽端浅淡;三级飞羽先端全为棕白色,外侧初级飞羽仅内(甲+羽)基部为浅褐色,内(甲+羽)先端和外(甲+羽)几为黑色;颏、喉暗褐色,各羽均具浅棕色轴纹,向后轴纹逐渐扩大至腹部中央几乎为棕褐色;尾下覆羽棕白色;两胁与胸同色,均为暗褐色具明显的浅棕色轴纹;覆腿羽黑褐色;跗蹠被棕白色羽毛,上部杂以暗褐色。 嘴黑色;蜡膜和趾黄色,爪黑色。
分布: 勐海,为冬候鸟(彭燕章等,1987);盈江(3月,王紫江,l991)、昆明,为偶见冬候鸟。省外分布于新疆和东北,为留鸟;河北、河南,为旅鸟;浙江、福建、广东、台湾、西藏,为冬候鸟。国外记录于欧洲、非洲北部和印度。
资料: 2001年l2月云南大学生物系王紫江教授在昆明滇池边考察时采集到该鸟,当时该鸟活动在水边的草地上。据王紫江(1991)记述云南大学l985年3月在盈江采集过1号标本。彭燕章等(1987)记述冬季在勐海1个池塘边的树林内采集过l号标本,采集时见单个站立于树枝上,胃内含物为鸟类和鱼的残骸。 栖息地海拔700~1890m。资源状况为罕见种,属国家Il莺点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