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Niltava rnaegrigoriae signata(Horsfield)
目: 雀形目
科: 鹟亚科
属: 仙鹟属
特征描述: 全长ll0~127mm。雄鸟羽色与大仙鹟相似,但体形较小;前额基部至眼先丝绒黑色;额、眉纹、颈侧块斑和腰及尾上覆羽亮钴蓝色;上体余部深紫蓝色;头顶两侧和颏喉至上胸黑沾紫蓝色;下胸至腹部灰色;尾下覆羽灰白色。雌鸟上体棕橄榄褐;下背至腰羽较鲜亮,多显棕红色;飞羽外缘,尾上覆羽和尾羽表面棕红色;头、颈两侧和颏、喉至胸和胁部茶黄褐色;颏、喉多沾锈黄色,但无明显喉斑;颈侧具钴蓝色块斑;下腹中央近白;尾下覆羽淡皮黄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2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有l亚种,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西盟南康河l960.1.18.;永德曼来l964.4.23.;贡山:马库1973.5.21.,双拉洼1973.6.24.,巴坡l973.5.29.~7.5.;蒙自期路白1985.4.7.;屏边大围山1985.4.30.;绿春哈德新沟头1972.4.30.。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基部至眼先丝绒黑色;前额、眉纹、腰至尾上覆羽和颈侧块斑亮钴蓝色;头顶至后颈、背和肩羽深紫蓝色;翅和尾羽黑褐色,翅上覆羽和尾羽表面渲染深紫蓝色;颊和耳羽、颈侧及颏、喉至胸部黑而染紫蓝色;下胸、两胁和腹部污灰,向后渐淡;下腹中央及尾下覆羽污灰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 雌鸟:前额至眼先和颏至上喉沾锈黄色;头顶、后颈、背和肩羽棕橄榄褐;腰和尾上覆羽较鲜亮,棕红褐色;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表面与背同色;飞羽和尾羽黑褐,飞羽外缘和中央尾羽表面及外侧尾羽外缘棕红色;眼圈锈黄色;颊和耳羽及颈侧亦呈棕橄榄褐,颈侧具l块亮钴蓝色块斑;下喉至胸和两胁茶黄褐,下腹部中央较浅淡,有的呈近白色,有的多灰褐色;尾下覆羽淡皮黄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有的沾黄色。 幼鸟:1973年6月2日,在云南西北部贡山巴坡采集l只幼雏,嘴角柔软呈黄色;飞羽长出,尾羽基被鞘;通体羽毛暗黄褐,每羽端缘黑褐色,呈鳞斑状;羽色上体较浓著,下体较浅淡而多灰色。 虹膜暗褐;嘴黑色;跗蹠和趾、爪暗褐色。
分布: 云南西部西盟、永德,西北部贡山,东南部蒙自、绿春、屏边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南部、贵州雷山、广西大瑶山和广东等省区。国外分布于印度大吉岭、阿萨姆、曼尼普尔,锡金、不丹、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和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雨林、季雨林和常阔叶林中的林下矮树和灌丛上,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昆虫。 1973年6月2日在贡山县巴坡独龙江河谷地带的树林中,采集1只刚出飞的幼鸟;7月2日又采集l只尾羽和飞羽都已长出,但全身仍被暗黄褐色鳞状点斑的幼鸟。 栖息地海拔900~22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