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Niltava grandis grandis(Blyth)
目: 雀形目
科: 鹟亚科
属: 仙鹟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202mm。雄鸟前额基部至眼先丝绒黑色;头顶至后枕、颈侧块斑、小覆羽、腰和尾上覆羽呈辉亮纯蓝色;上体余部紫蓝色;头颈两侧和颏、喉深黑色;胸部黑紫蓝色,腹部转为暗灰色;翅和尾羽黑褐,表面渲染紫蓝色。雌鸟体羽茶黄褐色;前额基部至眼先沾锈黄;头顶至枕沾灰;颈侧具辉亮钴蓝色块斑;飞羽和尾羽表面红褐色;颏、喉中央淡皮黄;胸、腹部的茶黄色不如背部鲜艳。
亚种分布: Mayr & Cottrell(1986)记录大仙鹟全世界有4亚种;Howard & Moore(1980)仅记录指名亚种和N.g.decipiens亚种。中国记录指各亚种和N.g.griseiventris 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腾冲大塘冷水河l960.4.29.,l965.4.6~29.;盈江雪梨l965.4.28.;潞西勐旺1965.3.8~11.。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基部至眼先和眼圈亮丝绒黑色;前额、头顶至后枕亮钴蓝色;背和肩羽暗紫蓝色;腰和尾上覆羽亮钴蓝色;翅和尾羽黑褐,外表渲染暗紫蓝色,中央尾羽和外侧尾羽特别浓著;翅上小覆羽亮钴蓝色,形成明显的块斑;颊、耳羽、颈侧和颏、喉至上胸黑色;颈部两侧各具l块亮钴蓝色块斑;胸部渲染紫蓝色;下胸至腹部和两胁转呈暗灰褐色;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灰褐,羽端缘沾灰白色。 雌性成鸟:体羽主要呈茶黄褐色;前额基部至眼先沾锈黄色;颊和耳羽具淡黄色细纹;头顶至后枕沾淡灰蓝色;颈侧具辉亮钴蓝色块斑;肩和背羽的茶黄褐色较鲜亮;翅和尾羽暗褐;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表面亦茶黄褐色,羽端微缀暗灰色;其余飞羽和尾羽表面红褐色;下体茶黄褐色,胸和胁部较浓著;颏、喉中央淡皮黄,下喉稍扩大成块斑;下腹中央灰褐;腋羽、翅下覆羽和尾下覆羽皮黄色,有的渲染淡褐色杂斑。 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爪褐色。
分布: 云南西部腾冲、盈江、潞西、瑞丽、陇川江和怒江之问分水岭(Rothschild,1926),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中部向东至锡金、不丹,印度大吉岭、阿萨姆、曼尼普尔,缅甸北部、印度支那北部、泰国北部。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