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Ficedula sapphira sapphira(Blyth)
目: 雀形目
科: 鹟亚科
属: 姬鹟属
特征描述: 全长l20~129mm。雄鸟指名亚种头顶至后枕和尾上覆羽亮宝石蓝色;背、肩至腰羽暗蓝色;颏、喉至上胸橙棕色;下体余部灰白色。F.s.tienchuanensis亚种上体与指名亚种相似,但颏、喉纯白色。F.s.laotiana亚种头顶、后颈至上背棕橄榄褐灰色;前额甚至眼先橙棕黄色;翅上覆羽表面和下背深蓝,尾上覆羽亮宝石蓝色;颏、喉至上胸部中央橙棕色,两侧棕橄榄褐;下体余部白色。雌鸟上体棕橄榄褐;尾上覆羽棕褐色;颏、喉橙棕色;颈侧和胸侧橄榄褐;腹至尾下覆羽白而沾棕。3亚种的区别在羽色的深浅变化。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3亚种,中国记录3亚种,云南分布2亚种。
采集地: 双江青平1964.6.27~7.4.;文山平坝l961.6.18.。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基线至眼先绒黑色;前额、头顶至后枕和腰及尾上覆羽宝石辉亮蓝色;背和肩羽暗蓝色;眼圈、颊、耳羽、颈侧和胸侧蓝黑色;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外缘蓝黑色;尾羽黑褐,外缘深蓝色;颏、喉至胸部中央橙棕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灰白,羽基部的灰黑色常显露其外;翅下覆羽和腋羽纯白色。 虹膜暗褐;嘴黑色;跗蹠、趾、爪黑褐色。
分布: 盈江、怒江河谷、双江、镇康、文山.为繁殖鸟。省外分布于四川石棉、康定,为夏候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大吉岭、阿鲁纳查尔邦、阿萨姆、纳加兰曼尼普尔,缅甸。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