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Prinia rufescens rufescens Blyth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鹪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97~116mm。夏羽:头顶暗灰棕褐色;眉纹短小淡棕白色;上体余部暗棕褐色;下体淡棕白;胁和尾下覆羽皮黄色。冬羽:头顶和上体余部概呈暗棕褐色,头顶部稍沾灰色;尾羽棕褐,尖端淡棕灰白色,次端斑黑褐色。形态与灰胸鹪莺相似,但上体多显棕色;下体多染皮黄色,无灰色胸斑,短细的白色眉纹明显。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5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或6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指名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沧源班洪1964.6.8.;景东:城郊1964.9.25.,林街l964.7.24.;双江勐峨1964.6.27~28.;临沧马台l964.8.12~14.;耿马勐撒l964.5.1~5.;永平l960.5.10.;勐腊易武1960.1.18.;勐海勐宋l989.4.24.;河口南溪l985.5.9~16.。
形态特征: 成鸟夏羽:前额、头顶至后枕暗灰棕褐色,额侧具短而细的淡棕白色眉纹;眼先黑褐,头侧灰棕褐色;背至尾上覆羽、翅上覆羽棕褐色;内侧飞羽和尾羽表面暗棕褐;飞羽暗褐,外缘棕红色;颏、喉和腹部中央淡皮黄白;胸和胁部及覆腿羽;尾下覆羽浅皮黄色;翅缘和翅下覆羽、腋羽淡皮黄白色;尾羽下表面浅棕灰,羽端亦呈浅棕灰色,次端斑黑褐色。 成鸟冬羽:整个上体呈棕褐色;头顶少灰色;余部与夏羽相似。 虹膜淡褐;嘴黑色;跗蹠和趾淡黄褐,爪黄褐色。
分布: 沧源、耿马、双江、临沧、永平、景东、景谷、勐海、勐腊、河口,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靖西,贵州西南部兴义、罗甸,西藏东南部墨脱。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阿鲁纳查尔邦、孟加拉国、缅甸西部和北部及印度澳里萨地区的锡姆拉帕尔山地。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低山丘陵地带的稀树灌木草丛,田园耕作地边缘的树木草丛之中。多见成对或单个活动。鸣叫声响亮,类似“chi—wee,chi-wee,chi-wee”,两声一度,很急速。鸣叫时常停栖在灌木或草丛的枝头,也见于电线或枯树枝上。胃容物中全为昆虫,见有鳞翅类幼虫、小甲虫和同翅类昆虫残体。 栖息地海拔160~15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