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Cisticola juncidis tinnabulans(Swinhoe)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扇尾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99~115mm。头顶暗棕褐,具粗著的黑色纵纹;上背满布粗著的黑色纵纹,羽缘淡棕褐;下背棕红色;尾上覆羽棕红,轴纹黑褐色;飞羽黑褐,外缘棕黄色;尾羽棕褐,外侧尾羽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羽端;下体白,胁沾皮黄色。冬羽:上体多棕,下体多皮黄色;尾羽无棕色块斑。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l8亚种(Mayr & Cottrell,1986),中国记录1亚种(郑作新,1978、1994),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昆明花红洞l961.6.29.;腾冲:界头1965.6.9.,曲石洪坡l984.5.13.;临沧城郊l964.8.30.;耿马四方井1964.5.18.;双江城郊l960.3.28.,l964.7.6.;潞西芒市1962.4.25.,l965.4.3.:江川河嘴l983.12.27.;蒙自长桥海1983.11.28.。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暗棕褐;头顶两侧及后枕有粗著的黑色纵纹,羽缘棕褐色;后颈至上背及颈侧棕褐色,隐现黑褐色纵纹;背和肩羽及翅上覆羽黑色,羽缘淡棕褐色,呈条纹状花斑;飞羽黑褐,外缘淡棕褐色;下背至腰及尾上覆羽栗红色,下背隐现少量纤细的黑色纵纹;尾上覆羽黑色轴纹较粗著;眉纹淡棕白,从眼先伸达枕侧;眼先黑;颊和耳羽淡棕黄色;颏、喉、胸和腹中央白色,胸侧沾浅灰褐;胁和覆腿羽棕黄色;翅角、翅下覆羽和尾下覆羽淡棕白色;中央尾羽基部黑褐沾棕,中部棕褐,隐现灰黑色横纹,近端斑黑色,端缘淡棕白色;外侧尾羽基部黑褐,外(甲+羽)棕褐,内(甲+羽)中部具淡棕红色块斑,次端斑黑色,端斑白色。 冬羽:前额、头顶至后枕满布黑色纵纹,羽缘棕栗色;上体羽多棕栗色;下体多染皮黄色;外侧尾羽黑褐沾棕,内(甲+羽)中部无淡棕红色块斑,羽端具淡棕白色端斑;余部与夏羽相似。 虹膜红褐色;上嘴黑褐,下嘴粉红色;跗蹠、趾肉红色,爪淡黄褐色。
分布: 腾冲、盈江、潞西、临沧、耿马、双江、昆明、丽江、大理、景东、元江、江川、蒙自,为留鸟。省外分布于甘肃文县、陕西南部、四川中部和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地区,贵州水城、赤水、贵阳、榕江,福建西北部、浙江、广东、海南、台湾等地,为夏候鸟或旅鸟;广西和福建南部,为冬候鸟。北京、天津、山东威海,为罕见鸟。国外分布于印度支那和菲律宾。
资料: 栖息于开阔河谷地带的灌木草丛,多见在耕作地边的树木、竹林和草上单个活动,觅食昆虫。剖检5~7月采自滇西耿马四方井、双江和腾冲界头的4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蚜虫(1次)、鳞翅类幼虫(1次)、小甲虫(2次)、同翅目昆虫(1次)、蚊蝇类(2次);草籽(1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食物总量的94.7%,植物性食物占5.3%。 栖息地海拔500~22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旧大陆热带和亚热带广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