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broscopus schisticeps ripponi(Sharpe)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拟鹟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93~106mm。头顶暗灰;眉纹和颏喉鲜黄色;颊和眼周黑色;耳羽灰褐;上体橄榄绿;胸腹白色;尾下覆羽淡黄色;外侧2对尾羽内(甲+羽)白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3亚种(Howard & Moore,1980;Mayr & Collrell,1986),中国记录2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均有分布。
采集地: 维西偏天阁l956.9.22.;泸水:姚家坪l974.2.6~12.,片马l974.1.29.;景东1958.6.12~14.;绿春:新沟头l972.4.8.,黄连山1985.6.6.;屏边大围山1985.4.17~22.;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6.7.;金平分水岭1996.5.13~17.。
形态特征: 成鸟:与A.s.flavimentalis亚种相似,但上体的橄榄绿色稍暗;胸部多渲染灰色;黄色喉斑下缘灰褐色,形成环状领斑,一般较为明显。 幼鸟:1961年6月7日在云南东南部的马关县都龙老君山采集l只雄性幼鸟,l996年5月13日在金平分水岭采集1只雌性幼鸟。前额至枕侧的眉纹和颏喉呈淡黄色;前额、头顶至后颈橄榄灰;较成鸟多绿色而少灰褐色;胸淡灰;腹纯白色;体羽的羽枝较松散,羽色较淡而少光泽;嘴黄色,嘴角柔软;跗蹠、趾和爪淡绿褐色。
分布: 维西、宾川、泸水、腾冲、盈江、永平、漾濞、耿马、景东、永善、大关、绿春、金平、屏边、马关,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康定。国外分布于缅甸掸邦、阿敦和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灌丛、竹丛、溪沟边和山坡耕作地边缘的灌木草丛地带。常见三五只结小群或与其他莺类、山雀类等小鸟混群活动,觅食昆虫。4月在屏边大围山采集的雄鸟睾丸发育为8mm×5mm和8mm×6mm。6月份在云南东南部见有刚出飞的幼鸟。 栖息地海拔1700~267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东南部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