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嘴柳莺

拉丁名: Phylloscopus magnirostris Blyth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柳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ll6~125mm。上体橄榄褐;大覆羽尖端缀黄白色,形成1道不明显的翅斑;眉纹黄白;贯眼纹暗褐;下体灰白沾浅黄色;胸和胁渲染灰色;嘴形较大,上嘴黑褐,下嘴多呈乌褐色(有的嘴基黄色)。形态与极北柳莺相似,但第6枚初级飞羽外(甲+羽)先端具切刻。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采集地: 德钦书松1984.6.6.;贡山l2号桥l973.5.3.;昆明黑龙潭1957.8.17~24.。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及背至尾上覆羽;肩羽呈橄榄绿色;眉纹黄白色,从眼先伸达后枕两侧;贯眼纹暗褐色;颊和耳羽橄榄灰,缀黄白色细小斑纹;翅和尾羽暗褐,翅表和中央尾羽表面亦呈橄榄绿色;大覆羽先端狭缘黄白色,形成翅斑,中覆羽先端的翅斑不甚明显;颏、喉、胸和腹部及尾下覆羽淡黄白色;颏、喉和胸多沾灰色;胁部渲染橄榄褐色;翅缘、翅下覆羽和腋羽淡黄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暗褐,下嘴基部角黄色;跗蹠和趾、爪灰褐色。

分布: 丽江、贡山、维西、中甸、德钦、昆明、永善、景东、景谷、永德、勐腊、蒙自,为留鸟。省外分布于青海东部、甘肃北部和西部以及西南部、四川西部、西藏南部和东南部,为繁殖鸟;湖北,为旅鸟。国外分布于阿富汗东北部、克什米尔向东至印度阿鲁纳查尔邦、缅甸北部,为繁殖鸟;冬季迁至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缅甸南部等地越冬。

资料: 栖息于森林地带,多在树冠上部的枝叶丛中活动,觅食昆虫。剖检采自云南西部永德勐织(4月)和贡山12号桥(5月)的2只鸟胃,见有鞘翅目小甲虫(2次)、鳞翅目幼虫(1次),胃容物全为昆虫。 栖息地海拔800~36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印亚界喜马拉雅和横断山地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