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喉柳莺

拉丁名: Phylloscopus maculipennis maculipennis(Blyth)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柳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79~96mm。头顶暗褐;眉纹淡黄白;冠纹灰黄白色,不甚显著;背羽橄榄绿;腰羽鲜黄,形成宽阔的腰带;翅上有2道黄色翅斑,与黄腰柳莺相似,但颏、喉和上胸灰白而具灰褐色斑纹、下体余部亮黄色、外侧尾羽内(甲+羽)白色,可与之相区别。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Howard & Moore(1980)记录全世界有4亚种,Vaurie(1959)、Mayr & Cottrell(1986)记录2亚种。中国分布有指名亚种,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永善井底1963.11.23.;贡山:巴坡1973.11.21~28.,木里洼1990.10.21.,七箐l973.12.20~24.;泸水:姚家坪l974.2.6.,片马l974.1.20.;景东:磨刀河1964.8.18.~l0.31.,黄草岭1964.10.9.;永德大雪山1964.4.26.;宾川鸡足山1981.11.14.;金平分水岭1996.5.15~18.;屏边大围山1985.4.15~23.。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暗褐色;眉纹淡黄白色,从眼先伸达后枕两侧;贯眼纹黑褐色;冠纹浅黄白色,不甚明显;背和肩羽橄榄绿;腰羽鲜黄绿色,形成明显的带斑;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外甲羽橄榄绿色;大中覆羽具黄色羽端,形成2道明显的翅斑;内侧飞羽外(甲+羽)狭缘绿黄色;颏、喉至上胸乌灰白,缀以灰褐色斑纹;颊和耳羽灰褐;腹部至尾下覆羽,翅下覆羽和腋羽亮黄沾绿;尾上覆羽橄榄绿;尾羽中央2对黑褐色,外侧三对内(甲+羽)白色,外(甲+羽)黑褐色。 幼鸟:1996年5月17日采自金平分水岭的1只幼鸟;背部的橄榄绿色较灰暗;腰羽少黄绿色;腹部少亮黄色,而呈沾黄的灰白色。 虹膜暗褐;上嘴和下嘴均呈黑色;跗蹠、趾和爪角褐色。

分布: 盈江、陇川江与怒江问山脉、腾冲、云龙、泸水、贡山、丽江、永平、永德、景东、宾川、永善、金平、屏边、蒙自,为繁殖鸟、冬候鸟。省外分布于四川西部成都、万源、宜宾、峨眉、甘洛、美姑、峨边、天全、宝兴、木里、康定、马尔康,西藏东南部樟木、易贡、嘎宗,为繁殖鸟。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不丹、印度大吉岭和阿鲁纳查尔及阿萨姆邦、缅甸北部、泰国西北部、老挝和越南。

资料: 栖息于山地森林、灌丛地带,多见在树冠和林缘灌木的枝叶上跳跃活动。以小昆虫为食,剖检6月采自滇西腾冲大塘的l只鸟胃和ll月采自宾川鸡足山的1只鸟胃,两胃内容物全是昆虫碎片。 栖息地海拔1500~25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界,中印亚界西南山地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