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Bradypterus tacsanowskius(Swinhoe)
目: 雀形目
科: 莺亚科
属: 短翅莺属
特征描述: 全长ll4~125mm。上体橄榄褐;眉纹狭细呈棕白色;耳羽黄褐,羽干纹棕白色;下体淡棕白;胁棕褐色,胸部多少渲染棕褐色;尾下覆羽褐色,羽端淡棕白色;尾与翅几等长,第l枚初级飞羽小于第2枚之半。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Mayr & Cottrell(1986)将Stresemann(1931)记录自青海西宁附近的netrix亚种和Yen(任国荣,l933)记录自广西瑶山的chui亚种,均列为tacsanowskius种名的同物异名。所以,该种鸟类无亚种分化。
采集地: 新平者龙1977.10.11.。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上背至尾上覆羽、肩羽、翅上覆羽及飞羽和尾羽表面概呈暗橄榄褐色;眉纹淡棕白;眼先黑褐;颊和耳羽黄褐,纤细的羽干纹棕白色;颏、喉淡黄白色;胸部渲染棕褐色;腹部中央淡黄白色;胁部棕褐色;尾下覆羽褐色,羽端淡棕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白色。 虹膜暗褐;上嘴和下嘴尖端暗褐,下嘴余部牙白色;跗蹠、趾和爪淡褐色。
分布: 丽江(Ripley,1926)、新平,为繁殖鸟、旅鸟。省外分布于青海东部和东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南部、东北北部和西部、河北西北部、陕西南部、四川松潘和天全、广西金秀和瑶山。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从叶尼塞河谷上部至后贝加尔,南迁至缅甸南部,泰国和印度支那地区越冬。
资料: 栖息于山坡灌木草丛之中,成对活动,觅食昆虫。 栖息地海拔1800~20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广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