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脸雀鹛

拉丁名: Alcippe poioicephala haringtoniae Hartert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雀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55mm。头暗褐灰,有黑色侧冠纹;头侧黄褐色;上体包括翅表橄榄褐;尾褐色;下体浅茶黄。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分化为8亚种,中国记录2亚种,云南均有分布。

采集地: 临沧马台1964.8.9.;孟连宗勒l960.2.9.;景洪:小勐养l957.3.29.,车里1959.12.31.,大勐龙1960.1.9~21.,大渡岗1960.3.27.,小勐养1960.4.2~7.,橄榄坝1960.4.8.~5.7.,普文l960.5.1.;勐海:勐阿1959.2.3.,l960.3.7~9.,勐仑1959.5.102.1959.12.30.,l959.4.4.,l960.1.8.~2.1.,勐仑那渡l959.4.4.,l960.1.4.~2.1.;勐腊瑶山寨1960.2.9~13.,l959.4.24.~5.3.,l960.2.11~13.。

形态特征: 与alearis亚种相似,但上下体多皮黄色,冠部少褐灰色,而多橄榄褐色(郑作新等,1987)。

分布: 耿马、沧源、盈江,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东北部和泰国西北部。

资料: 栖息于海拔较低的常绿阔叶林、山地灌丛、竹丛中。多结小群活动,冬季也见有1~2只单独活动。 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食。据郑作新等(1987)5月采自云南南部的l只鸟,胃内有甲虫、蝗虫和植物种子等;1月(8只)、3月(1只)、12月(1只)在云南西双版纳获得的10只鸟,胃内剖检有鳞翅目幼虫(6次)、膜翅目幼虫(3次)、其他昆虫碎片(2次),仅1只胃内有野草种子。 栖息地海拔600~12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