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lcippe cinereiceps(Verreaux)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雀鹛属
特征描述: 长约ll5mm。头灰褐至褐色;上背烟褐至栗褐色;腰棕褐色;尾褐色;喉、胸近白色,有不明显的暗斑;腹部茶黄色;两性相似。与棕头雀鹛相似,但头侧近灰,无近白色眉纹和眼圈。
亚种分布: Howard & Moore(1984)和Mayr & Paynter(1964)记录全世界有8亚种,其中列有分布于老挝东北部和越南西北部的tonkinensis亚种,而没有分布于湖南的berliozi亚种,Mayr & Paynter(1964)将berliozi亚种作为fucata亚种的同物异名。郑作新等(1987)认为共分化为7亚种,我国均有分布,其中也将berliozi亚种列为fucata亚种的同物异名。郑作新(1976、1987、2000)中虽然记录中国8亚种,但其中包括berliozi亚种。国内文献均未记录tonkinensis亚种。依Howard & Moore(1984)和Mayr & Paynter(1964)记录全世界共分化为8亚种。 郑宝赉、张帆(1987)将屏边县的褐头雀鹛定为tonkinensis亚种,我们在对采自屏边、金平、景东、双柏、云龙、贡山的21号标本进行比较中发现,采自屏边、金平、景东、双柏的15号标本与采自贡山和云龙的6号manipurensis亚种的标本相近,但头顶棕色较浅,褐色较多,几乎为烟褐色,侧冠纹较manipurensis亚种明显而长,呈黑褐色,与国内记录的其他亚种不同。经查阅有关文献确认为tonkinersis亚种为中国鸟类亚种新记录。因此,本种分化的8亚种,我国均有分布,云南记录3亚种。
采集地:
形态特征:
分布: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