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名 |
ANURA Rafinesque,1815 |
| 目中文名 |
无尾目 |
| 科名 |
Raninae Gray,1825 |
| 科中文名 |
蛙亚科 |
| 属名 |
无 |
| 属中文名 |
无 |
| 学名 |
<i>Rana tiannanensis</i> |
| 中文名 |
滇南臭蛙 |
| 命名信息 |
Yang et Li,1980 |
| selectinfo |
无 |
| 鉴定特征 |
无 |
| 亚种信息 |
无 |
| 采集地 |
Rana tiannanensis Yang et Li,1980,动物学研究,1(2):261(模式标本产地:云南河口大围山).[Zool.Res.,l(2):261.Type locality:Hekao,Mt.Da.weishan,Yunnan]. |
| 形态描述 |
体型大,雄蛙体长52—53.5mm,雌蛙78~107mm。体背棕黄色或棕黑色,黑斑点界线不清晰,体侧黑点多;腹面乳黄色,无斑点或斑纹;背部皮肤因密集的极小颗粒而显粗糙,体侧疣粒较大;腹面皮肤光滑。 雄蛙头长、宽几相等,雌蛙长略大于头宽;吻端尖圆形,显著地超出下颌;鼻间距大于眼间距而小于眼睑宽;雄蛙鼓膜大,雌蛙者较小;颊面凹入;犁骨齿强,卵圆状;舌梨形,宽而薄,后端深缺。 雄蛙前肢粗壮而长,雌蛙略短;指长序3—4—1—2,第l指略长于第2指;关节下瘤圆形,指端均有吸盘和横沟,吸盘宽不及相邻指节的2倍。后肢长,胫跗关节远超过吻端,左右跟部重叠甚多;胫长超过体长之半;足短于胫;趾吸盘略大于指吸盘;趾间全蹼,蹼缘平;外侧蹠间2/3蹼;关节下瘤圆;内蹠突卵圆形,稍大于关节下瘤,无外蹠突。 雄蛙体较雌蛙小;第1指基部有乳黄色婚垫;有1对咽侧外声囊,无雄性线。 第42期蝌蚪唇齿式l:4-4/1.1:Ⅲ,或l:5-5/1—1:Ⅲ;体修长,呈浅棕色。 |
| 分类讨论 |
无 |
| 分布地 |
河口、勐腊、屏边。省外分布于海南。 |
| 生态学 |
生活在南亚热带或热带北缘的山溪水流湍急的环境中。5—6月产卵。 |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