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名 |
ANURA Rafinesque,1815 |
| 目中文名 |
无尾目 |
| 科名 |
Megophryidae Noble。1993 |
| 科中文名 |
角蟾科 |
| 属名 |
0phryophryne Boulenger,1903 |
| 属中文名 |
拟角蟾属 |
| 学名 |
<i>Leptobrachium(Vibrissaphora)promustache</i> |
| 中文名 |
密棘髭蟾 |
| 命名信息 |
(Rao,Vilkinson and Zhang) |
| selectinfo |
无 |
| 鉴定特征 |
无 |
| 亚种信息 |
无 |
| 采集地 |
无 |
| 形态描述 |
(依据饶定齐等,2006)体型小,雄蟾体长52—62ram(4 ♂♂),雌蟾59~62mm(3 ♀♀)。体背背面为浅红棕色,背面和体侧有许多棕黑色斑点;四肢背面具有3条黑褐色横纹;腹面灰白色或浅棕色,有许多细小棕黑色点;指、趾末端色浅;体背面具低矮的网状细肤棱;四肢背面纵行肤棱显著;腹面皮肤光滑;头宽等于头长;鼓膜隐于皮下;颞褶自眼后经鼓膜区上方,再弯曲几达上颌缘;四肢纤细而长;指纤长呈棒状,指长序3—4—1—2;关节下瘤可见;掌突2个,内掌突约为外掌突的2倍;后肢较短,左右跟部不相遇;趾问半蹼;趾侧缘膜清晰;关节下瘤和节间肤棱可见;内蹠突椭圆形,无外蹠突;无跗褶。 上唇具黑色的刺多达165~194枚;有单咽下内声囊。 2n=26。 |
| 分类讨论 |
无 |
| 分布地 |
河口、屏边(大围山)。 |
| 生态学 |
无 |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