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名 |
ANURA Rafinesque,1815 |
目中文名 |
无尾目 |
科名 |
Megophryidae Noble。1993 |
科中文名 |
角蟾科 |
属名 |
0phryophryne Boulenger,1903 |
属中文名 |
拟角蟾属 |
学名 |
<i>Leptobrachium(Vibrissaphora)boringii</i> |
中文名 |
峨眉髭蟾 |
命名信息 |
Liu,1945 |
selectinfo |
无 |
鉴定特征 |
无 |
亚种信息 |
无 |
采集地 |
无 |
形态描述 |
通身背面和四肢背面为紫蓝色略显棕色,有一些不规则深色斑分布其 上;眼球上半为蓝绿色,下半呈深棕色;腹面肉紫色,可见隐纹;上颌色浅;四肢背面有横纹;背部皮肤有密而均匀的网状肤棱,其上有小痣粒;前臂背面为纵行肤棱,且痣粒明显;头两后侧方、咽部、腹部满布乳白色小颗粒;腋部各有l颗乳白色腺体;股后各有l个乳白色疣粒。 体长70~90mm,头扁平,长宽几相等。生殖季节上颌缘各侧雄蟾为锥形黑色刺5—8颗,雌蟾为相同数量的米色斑点;瞳孔纵直;颞褶细短而弯曲;鼓膜不显;无犁骨齿;舌宽大,后端深缺。前肢长,指细长,指长序3—1—2—4;端部圆球状,色浅;关节下瘤显著,节问有浅色肤棱,掌突2个。后肢较短,胫跗关节前达口角,左右跟部不相遇;趾端圆球状,趾侧有缘膜;趾间半蹼;外侧踱间无蹼;关节下瘤显著;节间肤棱肥厚;内蹠突发达,有游离刃,无外蹠突。 雄蟾前肢粗壮;生殖季节上颌缘有锥形黑刺5—8颗,掉落后着刺处为米色。无声囊,指上无婚垫,无雄性线。 |
分类讨论 |
饶定齐(2006)运用mtDNA ND4+16S序列,证实产于云南大关和产 于峨眉山的样本聚在一个分支上,属于同一个种。 |
分布地 |
大关。省外分布于四川(峨眉山)。 |
生态学 |
无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