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ptobrachium(Leptobrachium) chapaensis 沙巴拟髭蟾

字段 内容
目名 ANURA Rafinesque,1815
目中文名 无尾目
科名 Megophryidae Noble。1993
科中文名 角蟾科
属名 0phryophryne Boulenger,1903
属中文名 拟角蟾属
学名 <i>Leptobrachium(Leptobrachium) chapaensis</i>
中文名 沙巴拟髭蟾
命名信息 (Bourret),1937
selectinfo
鉴定特征
亚种信息
采集地
形态描述 体型中等大小,雄蟾体长46~52mm,雌蟾60mm左右。通身背面紫黑 色,有许多黑褐色斑散布其上。体侧色浅,棕黑色纹断断续续组成醒目的花斑。上唇缘无斑纹,吻棱和颞褶下缘棕黑色。四肢背面横纹清晰。腹面密布棕黑色细点。背面皮肤光滑无疣,但具小痣粒组成的网状肤棱;四肢背面为纵行痣粒棱;腹面光滑。 头部扁平;上颌显著向外扩展,颌缘几成圆弧状;头宽略大于头长;自鼻孔起,吻部前斜达颌缘,不显吻突;鼻眼间之吻棱极明显;鼻孔位于吻眼问之中点上;颊区自吻棱斜达颌缘;眼中等大小;鼓膜隐约可见或因厚厚的皮肤覆盖而不可见;颞褶极细弱,在鼓膜后缘垂直弯曲向下。无犁骨齿;舌宽大,后端缺刻深。前肢较细弱,指棒状,端 部圆而略膨大;第l指基部不甚膨大;关节下瘤明显;肤棱显著;指基下瘤长椭圆形; 内掌突略大于外掌突,相距近。后肢短而弱,左右跟部不相遇;胫长为头长的0.34倍;跗足长为体长之半;关节下瘤小,节问肤棱显著;趾问具微蹼;内踱突长,隆起甚高;无外蹠突。 雄蟾有内声囊;有雄性线。 蝌蚪:体肥硕,色棕黑。第25~37期时唇齿式为l:4—4/4—4:I,或l:5— 5/4-4:I,或l:5—5/5—5:I。产于勐腊勐仑的第38期和勐养的第40期蝌蚪唇 齿式为I:6—6/5—5:I。各期蝌蚪的尾基部有“Y”形斑,尾肌和尾鳍上有棕色 斑点。
分类讨论
分布地 景东、勐腊、孟连、绿春、腾冲。
生态学 生活在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海拔1000~1900m的山区小溪及其附近石 块下。
图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