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名 |
ANURA Rafinesque,1815 |
| 目中文名 |
无尾目 |
| 科名 |
Megophryidae Noble。1993 |
| 科中文名 |
角蟾科 |
| 属名 |
0phryophryne Boulenger,1903 |
| 属中文名 |
拟角蟾属 |
| 学名 |
<i>Leptobrachiinae</i> |
| 中文名 |
拟齿蟾亚科 |
| 命名信息 |
Dubois.1983 |
| selectinfo |
无 |
| 鉴定特征 |
无 |
| 亚种信息 |
1A内掌突很大,位于第1、2指基部…………………………………………掌突蟾属Leptolalax 1B掌突不呈上述分布状况……………………………………………………………………2 2A上下颌几成圆弧形状;雄蟾上唇缘有黑色角质刺,雌蟾则为色点 ………………………………………………………髭蟾亚属Leptobrachium(Vibrissaphora) 28上下颌呈弧形或前部略向前突出;雄、雌蟾上颌无角质刺和色点……………………………3 3A上下颌几成圆弧形状;雄蟾上唇缘无角质刺………拟髭蟾亚 |
| 采集地 |
无 |
| 形态描述 |
上颌骨后端尖细,仅与方轭骨相接和不相接;上颌齿存在或缺失;骶椎横突向前后 扩大;蝌蚪口部位于腹面;除上唇中央缺l个乳突外,唇缘均具有乳突。 |
| 分类讨论 |
关于拟齿蟾亚科Leptobrachiinae的命名,Dubois(1986)认为田婉淑,等命名的齿蟾亚科Oreolalaxinae发表在Dubois(1980,1983)之后,后者应是前者的同物异名。无论是前者的拟齿蟾亚科或者是齿蟾亚科,部分地得到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支持,也支持其属(亚属)的分类。 |
| 分布地 |
无 |
| 生态学 |
无 |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