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hryophryne microstome 小口拟角蟾

字段 内容
目名 ANURA Rafinesque,1815
目中文名 无尾目
科名 Megophryidae Noble。1993
科中文名 角蟾科
属名 0phryophryne Boulenger,1903
属中文名 拟角蟾属
学名 <i>Ophryophryne microstome</i>
中文名 小口拟角蟾
命名信息 Boulenger,1903
selectinfo Ophryophryne microstome Boulenger,1903,Ann.Ma9.Nat.Hist.,(7):12:186. Type locality:Man—Son Mountains,Tonkin,Vietnam;Liu and Hu,1 962,Acta Zoolgi.Sinica,14,Supp.80,Locality:Kwangsi. Megophrys(Ophryophryne)microstome Duois,1980,Bull.Men.Soc.Lin
鉴定特征
亚种信息
采集地
形态描述 个体小,头较之躯干更小,雄蟾体长28~36mm(河口l8♂♂)。背面浅棕色,胯部及股内外侧和趾末端为肉红色;四肢背面肤棱为棕色横纹; 眼间三角斑可见;体侧棕黑色斑纹清晰;腹面有浅棕色斑块;肛侧至股外侧有水平的棕色纹;背部皮肤上有细痣粒,痣粒顶部有角质颗粒;肤棱呈“H”形、“Y”形;上眼睑外缘正中有细小肉质突;体侧有扁平圆疣;四肢背面有短肤棱,其上有角质颗粒;胸外侧和股外侧各有1对腺疣。 头长与头宽几相等;吻端平显著向前倾斜,超出部分大于鼻孔至吻端间距;吻棱明显成角;颊部内斜达颌缘;鼻孔位于吻端平切线的转角处;眼大,瞳孔菱形;鼓膜大而圆;颞褶平直,后端略粗,前端与上眼睑相连;无犁骨齿;无上颌齿;舌前宽后窄,末端无缺刻。前肢细弱,指呈棒状,端部膨大,无关节下瘤和指基下瘤;无掌突。后肢细弱,左右跟部仅相遇;胫长不及体长之半;足长于胫;趾间无蹼,仅基部有蹼迹,趾侧无缘膜;无关节下瘤,肤棱明显;内蹠突不清晰。 雄蟾第1、2指上有豆状形天鹅绒般的婚垫;有内声囊。
分类讨论 寇治通1985年在云南勐腊朱石河采得的8♂♂、3♀♀,依据肛部外突 特征将其定为突肛拟角蟾Ophryophryne pachyproctus Kou。昆明动物研究所曾在同一地区 的地理居群采得的标本中,突肛的个体也存在不少,突肛不明显的个体也存在,其他特征与小口拟角蟾亦相同。至于上眼睑外缘具有的肉质突,是每一个体都具有的共同特征,体背的肤棱形态也一样雷同。目前仍将其作为小口拟角蟾的同物异名。
分布地 河口、勐腊。
生态学
图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