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名 |
ANURA Rafinesque,1815 |
目中文名 |
无尾目 |
科名 |
Megophryidae Noble。1993 |
科中文名 |
角蟾科 |
属名 |
Brachytasophrys Tian et Hu,1983 |
属中文名 |
短腿蟾属 |
学名 |
<i>Brachytarsophyrs carinensis</i> |
中文名 |
宽头短腿蟾 |
命名信息 |
(Boulenger),1889 |
selectinfo |
无 |
鉴定特征 |
无 |
亚种信息 |
无 |
采集地 |
无 |
形态描述 |
体型大,雄蟾体长83~102mm(永德22♂♂,景东l0♂♂,陇川1♂♂,共 计33 ♂♂),雌蟾100~116ram(永德5♀♀,景东3♀♀,陇川3♀♀,共计11♀♀)。背面呈浅棕色,或紫棕色,或红棕色,其上有不规则不甚清晰的褐色点状斑,或彼此相连;通身皮肤光滑而坚韧,头背皮肤与头骨紧密相连;体背和四肢背面有小圆疣;上眼睑有锥状突;眼后肌肉发达微微隆起;枕部有l条横沟;肛孔附近小圆疣多;咽部皮肤粗糙,有许多小疣;腹部后端疣粒稍大。 吻部圆形,不超出下颌;吻棱钝而显著,颊区斜达颌缘;眼小,瞳孔略呈棱形;鼓膜隐于皮下,长而窄,有耳柱骨;颞褶粗而弯曲;犁骨齿2小团,左右问距宽;舌宽圆形,后端微缺。前肢粗壮,指长如棒条,端部圆形;第3指最长,第2、4指几等长,第1指略长于第2指;无关节下瘤;内掌突椭圆形,无外掌突。后肢粗短,略超过体长,胫长为体长的0.4倍左右,仅永德大雪山l雌达0.54倍;左右跟部不相遇;足、 胫几等长;无关节下瘤;趾侧具缘膜,仅基部相连成蹼迹;内蹠突长椭圆形,且隆起明显;无外蹠突。 雄蟾有1对内声囊;第l指基部有棕色婚垫。 蝌蚪漏斗形的唇褶可卷曲呈角状且向上翘;出水孔位于左侧近腹部;尾长,尾肌强 壮,上下尾鳍均起自尾基部;体背棕色,腹面有3条紫色横纹。 |
分类讨论 |
无 |
分布地 |
宾川、大理、景洪、丽江、石屏、双柏、永德、漾濞、盈江、新平。 |
生态学 |
本种在云南分布较宽广,可适应热带如西双版纳和亚热带无量山乃至温 带的玉龙雪山的中山带气候带。垂直分布跨度大,从海拔650-2200m。耐旱能力强, 一般可在无水干沟的巨石下活动。鸣声“噢一噢一”,宏亮而低沉。5~6月产卵于山 溪浅水处石下,每片卵数约l000左右。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