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mbina maxima maximaoulenger 大蹼铃蟾指名亚种

字段 内容
目名 ANURA Rafinesque,1815
目中文名 无尾目
科名 Discoglossidae Ganther,1859
科中文名 盘舌蟾科
属名 Bombina Oken.1816
属中文名 铃蟾属
学名 <i>Bombina maxima maximaoulenger</i>
中文名 大蹼铃蟾指名亚种
命名信息 (Grobina),1905
selectinfo
鉴定特征
亚种信息
采集地
形态描述 体肥硕而显笨拙,雄蟾体长45~72mm,雌蟾49~63mm(宁蒗♂♂、 5♀♀)。体背色彩随环境明暗而变,呈棕色或棕黑色,有黑色斑或绿色斑块;腹面橘 红色斑与黑斑相间;掌底、疏底橘红色;体背及四肢背面腺质疣粒大且纵长,其间有众 多小疣;通身背面疣上着生小黑色刺粒;腹面皮肤光滑。 头宽略大于头长;吻圆形,不突出于下颌,自眼部起向前斜达颌缘;吻棱不显,颊 区斜达颌缘;眼小,瞳孔圆形;无鼓膜,无耳柱骨;无颞褶;犁骨齿2短行,横置于内 鼻孔内侧后方,彼此相距甚近;舌圆盘状,边缘不游离。前肢粗壮,指短而扁平,端部 椭圆;第l指最短,第3指最长,第2、4指等长;指侧具后缘膜,且在指基相连成微 蹼;无关节下瘤和指基下瘤;内掌突发达,外掌突小而圆。后肢甚短,胫长为体长的 0.4倍左右,左右跟部不相遇;足短于胫;无关节下瘤;趾略扁平,端部水平椭圆;第 3趾显著长于第5趾;趾间全蹼;内蹠突小而扁平,无外蹠突。 雄蟾的内侧3指及内掌突和前臂内侧密布黑色刺粒。胸部由刺粒组成2个黑刺团。无声囊。
分类讨论
分布地 宾川、楚雄、大理、大姚、邓川、昆明、丽江、宁蒗、巧家、威信、武 定。省外分布于广西、贵州、四川。
生态学 生活在云南高原海拔2500~3600m的中山带至亚高山带环境中,尤其与山溪相连的静水塘内。
图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