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名 | ANURA Rafinesque,1815 | 
            
                | 目中文名 | 无尾目 | 
            
                | 科名 | Rhacophoridae Hoffman,1932 | 
            
                | 科中文名 | 树蛙科 | 
            
                | 属名 | Rhacophorus Kuhl and Hasselt.1882 | 
            
                | 属中文名 | 树蛙属 | 
            
                | 学名 | <i>Rhacophorus rhodopus</i> | 
            
                | 中文名 | 红蹼树蛙 | 
            
                | 命名信息 | Liu et Hu,1959 | 
            
                | selectinfo | 无 | 
            
                | 鉴定特征 | 无 | 
            
                | 亚种信息 | 无 | 
            
                | 采集地 | Rhacophorus rhodopus Liu et Hu,1959,动物学报,ll(4):525(模式标本产地:云南勐养). | 
            
                | 形态描述 | 体型中等大小,雄蛙体长30~40mm,雌蛙37~50mm(景洪攸乐山)。  通身背面红棕色,其上有不明显的深色斑纹;一般背部有1个棕色“X”形斑,后端有几条深色横纹;体侧亮黄色,或灰蓝色,或灰黄色;腋、胯部有橘黄色或黑色斑;四肢背面有深色横纹;趾问蹼猩红色;腋部有l块黑色圆斑和少数小斑点;背部皮肤平滑,肛上方有l条显著肤褶,颞褶明显;咽部皮肤平滑;胸腹部及股下方满布小疣。  体扁平略修长,胯部甚细;头长大于头宽;吻端显著尖出并超过下颌;吻棱明显,鼻间距小于眼间距;鼓膜显著,距眼近;犁骨齿略呈弧形,斜列于内鼻孔间,左右不相遇;舌后端深缺。      前肢较细长,指端均有吸盘和横沟;第3指吸盘大于鼓膜;指问蹼发达,第1指蹼达远端关节下瘤,第2指外侧与第4指内侧蹼达吸盘基部;关节下瘤显著;掌部皮肤粗糙,有成行的小疣;前臂后方有l条窄的肤褶,延伸至第4指吸盘基部。后肢细长,胫跗关节前达眼,左右跟部重叠;胫长为体长之半;胫跗关节后方有1条显著肤褶;跗外侧之肤褶延伸至第5指吸盘处;趾端吸盘略小于指吸盘;趾问全蹼,外侧蹠间蹼发达;  关节下瘤显著,第l趾者最大;内疏突扁平,无外蹠突。      雄蛙有单咽下内声囊;第1指上有白色婚垫;雄性线粉红色。 | 
            
                | 分类讨论 | 无 | 
            
                | 分布地 | 保山、河口、景洪、景东、陇川、孟连、绿春、普洱、盈江。 | 
            
                | 生态学 | 栖息于海拔80~2400m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中。 | 
            
                | 图像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