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喉鵙鹛

拉丁名: Pteruthius melartotis melanotis Hodgson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鵙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l03~115mm。头顶和背羽橄榄绿;眼先和眼周黑色,眼圈白色;耳羽黄色而具黑色端斑;枕侧和后颈灰色;翅黑色,具2道白色翅斑,飞羽外缘灰白色;颏、喉栗红色;胸和腹黄色;中央尾羽表面橄榄绿,外侧尾羽黑而具白端,最外侧l对尾羽纯白。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喉部的栗红色较淡,翅上的翅斑呈棕皮黄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2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仅有指名亚种,分布于云南。

采集地: 贡山:马库l973.11.19.,巴坡三队l973.11.22~28.;泸水:姚家坪1974.2.7~14.,大兰茂1974.2.19.;景东无量山1957.3.21.;绿春黄连山1985.6.2.。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额基黄色,前额、头顶至后枕橄榄黄绿色;眉纹白杂浅蓝灰,枕侧较宽阔;眼圈白色;眼先和眼周及颊部黑色;耳羽亮黄色具黑色羽端,呈一弯月状黑斑;后颈蓝灰色;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橄榄黄绿色;翅黑色;小翼羽和初级覆羽纯亮黑色,大、中覆羽具白色羽端,形成翅上明显的2道白色翅斑;飞羽外缘浅蓝灰色,羽端狭缘白色;颏、喉至上胸深栗红色;胸侧和腹部及尾下覆羽亮黄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白色;中央尾羽表面橄榄绿,羽端近黑;最外侧l对尾羽纯白色,其余外侧尾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 虹膜亮红褐色;嘴暗灰黑色;跗蹠和趾黄褐色。

分布: 云南西北部贡山,西部泸水、腾冲、景东,东南部绿春黄连山,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地,从尼泊尔向东至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布拉玛普特拉河的南部和北部,缅甸北部和东部,向南至掸邦和克伦邦、老挝、越南西北部及泰国北部高原。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多见单个或与其他莺、山雀等小鸟混群活动。觅食昆虫。 据Robson(2000)记载:在东南亚地区的繁殖期为3~6月。巢呈小的篮状,像吊床一样悬挂在树枝或灌木上,离地2~9m。窝卵数2~6枚。蛋壳粉白色至淡乳白色,在卵的宽端具淡紫色至淡棕或褐红色点斑。卵的量度为l7.9mm×13.5mm。 栖息地海拔1200~25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分布范围为尼泊尔、印度东北部至中国西藏东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及东南亚地区。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喜马拉雅山地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