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鵙鹛

拉丁名: Pteruthius flaviscaps yunnanensis Ticehurst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鵙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l50~180mm。雄鸟头黑具白色眉纹;背羽纯蓝灰色;尾上覆羽蓝灰,羽端缘黑色;翅和尾羽亮黑色,初级飞羽内(甲+羽)端部具白斑;三级飞羽栗红和金黄色,羽端具黑斑;下体浅灰白色。雌鸟头灰色;背羽灰橄榄褐;飞羽和尾羽表面亮黄绿色;三级飞羽内(甲+羽)端部栗红色,外侧飞羽端部具白斑,外侧尾羽端斑淡黄绿色;喉淡灰;胸腹浅皮黄色。

亚种分布: 郑作新(1963)在“红翅贝鸟鹛在我国的亚种分化,包括一新亚种”一文列出全世界有l0亚种,并描记海南新亚种,共11亚种;Mayr & Paynter(1964)的《世界鸟类名录》中认为有8亚种,将模式产地在云南西部瑞丽江和怒江之间山地的P.f.yunnanensis列为模式产地为福建的P.f.rieketti亚种的同物异名;将模式产地在苏门达腊西北部山地的P.f.leuser亚种,列为模式产地在苏门达腊Singgalang山地的P.f.cameranoi亚种的同物异名;而未录郑作新(1963)描记的海南亚种。 我们将采自云南西部的标本与P.f.rieketti亚种的标本相比较,采自云南西部腾冲和潞西三台山等地的标本,雄鸟耳羽亮黑色,从下嘴基部向后伸达耳羽下部有1道白色颊纹与采自滇东北盐津rieketti亚种雄鸟耳羽暗灰,无白色颊纹,喉、胸部多灰色显著有别。所以,仍将P.f.yunnarwnsis列为l亚种。中国记录4亚种(郑作新,l987、1994),云南分布3亚种。

采集地: 贡山七箐1973.12.9~17.;腾冲大塘l960.4.21.~6.7.,l965.5.21.~6.1.;潞西:勐旺1965.3.20.,三台山1962.4.10~17.;盈江:1960.5.23~25.,芒线1965.4.25.;澜沧营盘黑山l966.4.21.~5.22.;孟连宗勒l960.2.6~10.;勐海勐宋1957.3.5.;勐腊:新寨1958.4.30.,l959.5.11.,勐远l960.1.18.,易武l960.1.23~25;江城岩脚l972.6.16.。

形态特征: 雄鸟:与ricketti亚种相似,但耳羽深亮黑色;具白色颊纹,从下嘴基部向后伸达耳羽下缘;头顶的亮黑色多辉彩;背羽的灰色较浓著,喉、胸部的灰色较浅淡。 雌鸟:与ricketti亚种标本相较,头顶多显蓝灰而少褐色;背羽多橄榄绿而褐色较淡;三级飞羽多染锈黄色;喉、胸部少灰色。

分布: 云南贡山、腾冲、盈江、潞西、澜沧、孟连、勐海、勐腊、江城等地,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和泰国北部。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