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薮鹛

拉丁名: Liochal phoenicea ripponi(Oates)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薮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ll0~240mm。体羽橄榄褐或棕褐色;头侧伸至颈侧红色;飞羽外缘红色;尾羽黑色具红色或橙黄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4亚种(Mayr & Paynter,1964,Howard & Moore,1980),中国记录3亚种(郑作新,l987、1994),但郑作新等(1987)将La Touche(1921)依云南蒙自的红翅薮鹛标本鉴定的wellsi亚种归并为ripponi亚种的同物异名。 笔者查阅了La Touche(1921)发表新亚种wellsi的原始文献,记述仅依l921年2月21日采自云南东南部蒙自的1号雌性成鸟为模式标本,描记了wellsi新亚种,认为与ripponi亚种很接近。区别在于羽色较暗,头顶和枕部多绿色,与背羽近似同色;尾斑不显著,几乎缺;翅缘的红色和绿色较强烈,喉部亦少红色。翅长87mm。虹膜暗红,嘴褐黑色,脚茜草红色。 检查了采自云南东南部蒙自、屏边、绿春、文山等地的(4♂♂,1♀,幼)标本,发现形态特征与采自云南西部ripponi亚种的标本(6♂♂,3♀,l)十分相似,很难加以区别。所以,同意郑作新等(1987)将wellsi亚种归并入npponi亚种。因此,红翅薮鹛云南有2亚种。

采集地: 潞西:小黑山1962.5.7~10.,勐旺l965.3.14.;永德曼来l964.4.20.;澜沧营盘黑山l966.5.8.~6.25.;勐腊易武l960.1.28.;景东磨刀河1964.11.12.;文山平坝1961.6.21.;蒙自期路白1985.4.1 1~13.;绿春哈德l972.4.8~17.;屏边大围山1985.5.7.。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烟灰,额基微沾黄色;上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灰橄榄褐色;眼先、眉纹、眼周、颊和耳羽至颈侧鲜亮红色;翅上小覆羽和大中覆羽与背同色;小翼羽黄褐外缘沾红色;初级覆羽黑褐色;飞羽黑色,初级飞羽外(甲+羽)近基部红色,端部橙黄色;次级飞羽外缘基部橄榄褐,中部灰,端部红色,羽端部狭缘淡黄色;颏和上喉渲染红色,下喉至胸及腹部淡灰,而渲染淡黄褐色,胸部的黄褐色较浓艳;尾下覆羽黑色,具橙红色羽端;尾羽黑色,隐现暗色横斑,羽端赭石黄色。 幼鸟:1961年6月21日在文山平坝采集l只雄性幼鸟。该鸟是刚出巢的幼鸟,嘴角黄而柔软;体羽的羽枝松散,飞羽和尾羽基部被鞘;前额、头顶至后颈烟灰沾褐;背至尾上覆羽褐灰色;眼先红色;眉纹、颊和耳羽及颏淡橙红;喉淡灰,胸和腹深灰;尾下覆羽灰黑,羽端橙黄色;尾羽和飞羽与成鸟相似,但羽色较浅淡。 虹膜褐色或暗红色;嘴黑色;跗蹠和趾暗褐色,爪角褐色。

分布: 云南西南部盈江、潞西、永德、景东、澜沧、勐腊,东南部、绿春、蒙自、屏边、文山,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桂林、靖西。国外分布于缅甸东部克钦邦,向南至萨尔温江以西的南掸邦和克伦邦,泰国北部、老挝北部及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等生境中。多见在林下灌丛和竹丛中活动,四五只结小群,鸣声响亮悦耳。剖检1~5月采自盈江、潞西等地的9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蚂蚁、甲虫和鳞翅类幼虫残体及其他昆虫碎片(5次);莎草籽、禾草籽、草莓种子和果实(9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14.49%,植物性食物占85.50%。繁殖期3~6月。巢呈深杯状,筑于灌丛、树丛和竹丛中,离地约3m。每窝产卵2~4枚,蛋壳呈淡绿蓝色或淡蓝色,钝端具暗褐或暗红色杂状点斑(Robson,2000)。 栖息地海拔1400~17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云南西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及广西。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东部、西部,泰国北部及老挝北部,越南北部。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东南亚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