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Garrulax ruficollis(Jardine et Selby)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噪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222~250mm。前额、脸部和颏喉至上胸黑色;头顶灰褐色;颈侧和肛羽至尾下覆羽棕栗红色;体羽余部橄榄绿褐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采集地: 耿马孟定四方井l960.4.8~29.,l964.5.16.;盈江芒线l960.5.23.,1965.4.26.;潞西:芒市1962.4.26.,遮放1962.3.30.~4.5.;永德勐底l964.8.8.。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眼先、眼周、眉纹、耳羽、颊部和颏、喉至上胸均呈黑色;头顶至后枕暗灰褐色;枕侧延至颈侧呈棕栗红色,形成显著块斑;后颈、背、腰至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橄榄绿褐色;内侧飞羽外(甲+羽)及三级飞羽表面亦呈橄榄绿褐色,外侧初级飞羽外(甲+羽)淡黄褐色较鲜亮;飞羽内(甲+羽)暗褐,内(甲+羽)狭缘淡棕黄色;下胸至上腹和两胁及覆腿羽亦呈橄榄绿褐色;下腹中央至肛羽及尾下覆羽棕栗红色;尾羽暗褐,外缘渲染绿褐色,隐现黑色横纹,羽端近黑色。 虹膜红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爪暗褐色。
分布: 云南西部盈江、潞西、耿马、永德,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墨脱。国外分布于尼泊尔东部至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布拉玛普特拉河流域,缅甸东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灌丛或稀树草丛的山坡地带。结小群活动,鸣叫声宏亮悦耳。杂食性,剖检4~5月采自滇西的7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鞘翅目昆虫碎片及小甲虫等(3次)、鳞翅目幼虫(1次)、其他昆虫碎片(3次);果实(2次)、草籽(2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食物总量的73%,植物性食物占27%。 据Robson(2000)记述:在缅甸北部的繁殖期为3~8月。巢筑于灌丛之中,离地l~6m。每窝产卵3~4枚,蛋壳几呈白色,着淡蓝绿色或乳蓝白色,量度为25.7mm×20mm。 栖息地海拔500~8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但分布区域狭窄。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喜马拉雅山地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