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胁噪鹛

拉丁名: Garrulax caerulatus latifrons(Rothschild)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噪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250~280mm。前额黑色向两侧伸至眼圈;头顶至后颈浓棕褐色,.各羽端缘黑色,呈鳞状斑纹;上体余部呈纯棕褐色;颏、喉和胸、腹部白色,两胁灰色;尾下覆羽纯白色。两性相似。与棕噪鹛(Garrulax poecilorhynchus)相似,但棕噪鹛的喉至胸黄褐,腹部全呈灰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5亚种,中国分布2亚种(郑作新等,1987),云南有l亚种。

采集地: 腾冲大塘1960.4.20~28.,l965.5.24~30.;泸水片马l974.1.20.;沧营盘黑山l966.5.3.。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眼先和眼周至耳羽上部黑色,耳羽下部有白色块斑;头顶至后颈暗棕红褐色,每羽端缘黑色,呈鳞状斑状;上背、肩羽和颈侧及翅上覆羽棕红褐色;下背至尾上覆羽橄榄黄褐色;初级飞羽第1~3枚外(甲+羽)淡黄褐色,向内转为棕黄褐色,内侧飞羽表面与背同呈棕红褐色;中央尾羽棕红褐色,外(甲+羽)较鲜亮;外侧尾羽暗褐,外(甲+羽)渲染棕红褐色,羽端淡棕白或白色;颏尖及两侧缘黑色;喉至胸、腹部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胸侧和两胁烟灰色。 虹膜棕红,眼窝裸皮青黑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爪黄褐色。

分布: 云南西部陇川江与怒江问山地,盈江、腾冲、泸水、澜沧,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东北部。

资料: 栖息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灌丛和竹林地带。三五只结群活动,鸣叫声响亮悦耳。剖检l~5月采自滇西的9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鞘翅目金龟甲.虫(2次)、幼虫(1次)、鳞翅目幼虫(1次)、软体动物(1次)、其他昆虫碎片(4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21.4%;草籽和植物种子(10次)、稻谷(1次)、果实(主要是悬钩子)(3次)、草片(1次),植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78.6%。 栖息地海拔1750~18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至中国西南部及西藏东南部和缅甸北部。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西缘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