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眼鹛雀

拉丁名: Chrysomrna sinense sinense(Gmelin)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鹛雀属

特征描述: 全长l57~209mm。头顶暗棕红褐色;后颈、上背至尾上覆羽棕红褐色;翅表面亮棕红色;尾羽褐色,隐现暗褐色横纹;眼先和短眉纹白色;眼圈金黄色;喉和胸部纯白色;下体余部淡皮黄白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4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分布指名亚种(郑作新,l994),云南有记录。

采集地: 盈江城郊1960.5.23.,l979.1.18.;潞西芒市l962.3.30.~4.27.;永德:曼来1960.4.25.,大雪山1964.4.17.;双江l964.6.20.~7.5.;耿马:孟定四方井l960.4.24.,勐撒l964.5.1.;保山坝湾l965.6.22~26.;泸水大兰茂1974.2.20.;孟连:城郊1960.1.30.,宗勒l960.2.19.;景东:川河1957.1.9~16.,l964.9.22~26.,灰窑1964.9.15.,温扑l964.8.26.;景洪:勐养1960.3.17.,l983.6.14.,普文l960.5.1.;勐腊:城郊l960.2.9.,勐捧l960.2.27.;新平扬武l960.5.18.;金平勐拉l956.4.17.;绿春大红山1972.5.22.;个旧蛮耗l985.7.3~7.;富宁l961.7.10.。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头顶至后枕暗棕红褐色;后颈、上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棕红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外缘亮棕红色;飞羽内(甲+羽)黑褐色;尾羽褐色,隐现暗褐色横纹,外缘棕褐色;眼先和短细的眉纹及颊部白色;耳羽淡棕红褐色;颏、喉至胸白色;腹部至尾下覆羽淡皮黄白色;胁部多少渲染淡皮黄色。 幼鸟:1964年9月26日,采自景东坝的l只刚出飞的幼鸟,羽枝松散,羽色与成鸟相似,但较浅淡。 虹膜金黄或橙黄色,眼睑和眼周橙黄色;嘴黑色;跗蹠和趾橙黄色,爪黄褐色。

分布: 云南西部盈江、潞西、永德、耿马、沧源、双江、泸水、保山、景东,西南部孟连、思茅、景洪、勐腊,东南部新平、金平、绿春、蒙自、河口、富宁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兴义、安龙、望谟、贵阳,广西瑶山、梧州,广东西江。国外分布于缅甸大部地区,向南至德林达依、泰国北部和中部平原的西部、老挝、越南。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的开阔河谷及平原、低山丘陵。结小群在灌丛、草丛和竹林等生境活动觅食。食物主要为昆虫,剖检采自滇西的ll只鸟胃,胃内容物有甲虫(4次)、蝗虫残体(3次)、鳞翅类幼虫(1次)及其他昆虫碎片,全为昆虫性食物。据Robson(2000)记述:繁殖期为3~10月。巢成深杯形,筑于小树、灌木或其他植物的下层,离地面约0.5~2.1m。窝卵数3~5枚。蛋壳粉白色,斑杂砖红色或亮血红色斑纹,有的呈淡紫色。卵的量度为l7.9mm×14.9mm。 栖息地海拔350~1650m。资源现况为常见种。分布范围为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印度支那半岛;中国西南部云南西部和南部,贵州西南部,广西瑶山和梧州,广东西江。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广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