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

拉丁名: Grus nigricollis(Przevalski)

目: 鹤形目

科: 鹤科

属: 鹤属

特征描述: 与灰鹤相似,但体形较大。通体较白;头、枕和整个颈部均为黑色,仅眼后及眼下有一小型自斑。眼先和头顶裸露皮肤红色,其上有稀疏的黑色短羽;初级飞羽、次级飞羽及三级飞羽均黑色;尾羽亦黑色。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永善茂林1992.12.30.。

形态特征: 成鸟(冬羽):眼先和头顶裸露皮肤红色,其上有稀疏的黑色短羽;头、颈的2/3黑色,眼后及眼下有一小型白斑;飞羽黑褐色;三级飞羽黑色,特长,呈弓形,羽端分枝成丝状,覆于尾上;肩羽浅灰黑色,先端转灰白;尾羽灰黑,羽缘沾棕;身体余部灰白色,各羽羽缘沾淡棕色。两性相似。

分布: 中甸、丽江、宁蒗、昭通、永善、会泽等地,冬候鸟。国内在青海及四川北部繁殖,迁徙时经青海、西藏、四川中部及西部,在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越冬。国外见于印度。

资料: 据吴至康等(1985),每年10月中旬迁至贵州西部威宁草海,翌年3月中、下旬北返。杨岚(1990)报道,黑颈鹤的越冬种群结构,一般是2只成鸟带领1只幼鸟,即以一个“小家庭”为基本群,而所谓较大的群体是由许多个“小家庭”组成,并在一定范围内,相互靠近觅食、活动和休息的结果。也见i只或两只单独活动。日活动规律为:9:00以前多见鹤群排成“一”字形,面向太阳,静栖,理羽或就地啄食;9:00以后,鹤群逐渐分散,在沼泽地中觅食,当受到人为干扰时,多见数只接踵起飞。1984年在纳帕海考察中发现,黑颈鹤的食性,为沼泽地中的草根,水生昆虫及蚌类。 黑颈鹤在云南越冬的种群数量,据杨岚(1990)报道,l984年12月3—5日,在滇西北中甸纳帕海的统计(每日8:00一17:00),共遇见l49只次,平均每天遇见49.6只;1984年12月14日,在丽江拉市海见36只;1987年1月9日,在会泽长海子水库周围山坡耕作地见21只。另据吴金亮等(1985),1983年2月4—7日在宁蒗泸沽湖草海沼泽地,约见有54只。而仇国新(1990)在1990年2月对昭通市西部约80公里的大包乡考察时,于2月12日在跳墩河水库边,杨家山与大阳地之间背风地,见一集群达122只;在大海子水库边见一群56只;其它零星的种群约54只;13日在转山包勒力寨、垡子塘附近的沼泽地见到ll8只。3个点共见350只。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2600--36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