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钩嘴鹛

拉丁名: Pomatorhinus ochraceiceps austeni Hume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钩嘴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201~246mm。嘴红色,形侧扁细长而向下弯曲;头顶、背羽和翅及尾羽表面呈棕黄色;白色眉纹从眼先伸达枕侧;眼先至眼周黑色,耳羽黑褐色,形成脸部的宽阔黑带;颏、喉和胸、腹部大都白色;胁和尾下腹羽橄榄黄褐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4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我国分布2亚种(郑作新,1994),均仅记录于云南。

采集地: 盈江雪梨1965.5.3.;潞西三台山1962.4.10~19.;永德大雪山1964.4.15~16.。

形态特征: 与指名亚种相似,但头顶的棕黄褐色较浅淡;背至尾上覆羽呈橄榄黄褐色。 幼鸟:1962年4月10日采自潞西三台山的1只刚出飞的幼鸟,体羽的羽枝松散;羽色与成鸟相似,但较浅淡;嘴较短弱。

分布: 云南西部盈江、潞西、永德,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曼尼普尔地区。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竹林,多单个或结小群活动,觅食昆虫。剖检采自滇西的3只鸟胃,胃内容物有蠢蟓和小甲虫,全为动物性食物。据Robson(2000)记述:繁殖期为4~6月。巢成半圆球形,在灌丛下的地面上,窝卵数3~5枚。蛋壳呈白色,卵的量度为25.2mm ×l8.3mm。 栖息地海拔700~1 5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分布范围为印度阿萨姆至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和中国云南省西部及西南部。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南半岛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