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胸钩嘴鹛

拉丁名: Pomatorhinus erythrocnemis odicus Bangs et Phillips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钩嘴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211~260mm。上体橄榄褐色;前额、耳羽至颈侧、胸侧和胁及尾下覆羽均呈锈黄红色;颏、喉至胸及腹部中央白色,胸部有粗著的黑色斑纹。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9亚种(约翰?马敬能等,2000),我国分布8亚种(郑作新,1994),云南记录3亚种。

采集地: 泸水1960.5.8.;腾冲:大塘1960.4.24.~27.,l960.5.3~4.,l965.5.16~26.,界头l960.4.2.,l965.6.9~10.,城郊l960.3.30.;龙陵小黑山1962.5.7.;潞西:芒市1962.4.26.,勐旺l965.3.10.;盈江l960.5.25.;保山上江l984.7.30.;镇康1960.4.15.;凤庆白腊l964.7.21.;双江勐库l960.4.7.;宾川鸡足山1984.7.17.;大姚1984.7.30.;’昆明:花红洞1974.9.15.,l979.2.15,谷律1989.5.~l990.4.17.;寻甸羊街1976.1.19.;澜沧营盘黑山l966.5.17I-景东:董家山l957.4.8.,川河l957.1.11~16.,左所营1957.1.7.,灰窑l964.9.10.,林街l964.8.3.,l976.11.1~27.,温扑l964.7.16.~8.22.;景谷永平l960.5.9.;勐腊易武l960.1.8.;江城岩脚l972.6.12~27.;石屏龙朋1985.6.20.;绿春:大红山l972.5.27.,黄连山1985.6.4.;元阳果统l961.5.18.;屏边大围山l985.4.16~18.;文山平坝l961.6.24.;富宁博爱l961.7.16.;西畴麻栗坡1961.8.8.。

形态特征: 成鸟:与云南西北部的decarli亚种相似,但背羽多棕褐色;喉胸两侧和胁部及尾下覆羽的锈红黄色较浓著;胸部的黑色斑纹一般较稀少。 幼鸟:1960年3~5月在云南西部采集的4只幼鸟,羽毛的羽枝松散;上体棕黄褐色;前额、颊部、颈侧、胸侧和胁及尾下覆羽的锈红黄色较浓著;颏和喉白色,仅下喉部有少量黑色点斑;胸和腹部中央近白,多少染淡锈黄色。

分布: 分布于云南西部泸水、腾冲、盈江、潞西、凤庆、宾川,西南部双江、镇康、沧源、澜沧、景洪、景东、江城,中部大姚、昆明、寻甸、新平,东南部元阳、绿春、蒙自、屏边、文山、西畴、富宁,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洲西部。国外分布于缅甸东北部、老挝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低山及平原地带的灌丛、棘丛和林缘等生境。结小群活动,觅食昆虫、果实、种子、花等食物。剖检采自滇西的20只鸟胃,见有鞘翅类昆虫(15次)、鳞翅类幼虫(3次)、膜翅类蚂蚁等昆虫(4次);种子(5次)、,果实(4次)、花(1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内食物总重量的74.3%,植物性食物占25.7%。据Robson(2000)记述:繁殖期3~6月。巢成不整齐的椭圆形,筑在地面上或灌丛中。窝卵数2~6枚,蛋壳亮白色,卵的量度为26.5mm X l9.3mm。 栖息地海拔700~2 6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分布范围为印度东北部、缅甸北部和西部、印度支那北部,中国大陆甘肃和陕西等省的南部,西抵中国西藏东南部,东至中国台湾。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