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头幽鹛

拉丁名: Pellorneum ruficeps vividum La Touche

目: 雀形目

科: 画鹛亚科

属: 幽鹛属

特征描述: 全长l37~188mm。头顶棕红色,具淡棕白色眉纹;上体淡棕褐色;下体近白色;胸具黑褐色纵纹。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录有26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我国分布3亚种,均仅见于云南。

采集地: 绿春大红山l972.5.27.;个旧蛮耗l985.6.30.;河口l961.4.23.。

形态特征: 与云南西南部的oreum亚种相似,但头顶的棕红色较深,近栗红色;背部多棕褐色;胸部的黑褐色纵纹较粗著。

分布: 分布于云南东南部绿春、个旧、河口、金平,为留鸟。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和中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竹林中,结小群在林下阴湿处活动觅食。 性杂食,剖检采自云南西部的17只鸟胃,见有鞘翅目小甲虫(5次)、鳞翅目幼虫(2次)、蚂蚁(1次)、直翅目昆虫(2次)、蜘蛛(1次)及其他昆虫碎片(9次);草莓1 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食物总量的91.8%,植物性食物占8.2%。 据Robson(2000)记述,繁殖期为1~8月。巢成杯形,筑于地面上的隐蔽处。窝卵数2~5枚。蛋壳上有褐色、红褐色、紫褐色或灰色斑纹,多集中于卵的宽端。卵的量度 为20~21.5mm×14.7~16mm。 栖息地海拔500~15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分布范围为喜马拉雅山区的低山地带,印度次大陆和中南半岛,中国云南西部和南部及印度支那半岛。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南亚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