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腹矶鸫

拉丁名: Monticola rufiventris(Jardine et Selby)

目: 雀形目

科: (1)鸫亚科

属: 矶鸫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230mm。雄鸟上体亮钴蓝色;上背沾黑,眼先、耳羽和颊部至颈侧纯黑色;颏至喉暗蓝色;翅黑褐,表面亮蓝色;尾羽暗蓝,外缘亮蓝色;下体余部深栗色。雌鸟上体橄榄灰褐色;背至尾上覆羽及肩羽次端缘黑褐色;下体浅皮黄色,羽基和羽端黑色,呈鳞斑状;喉部具白斑。

亚种分布:

采集地: 福贡碧罗雪山1978.6.14~22.;德钦白马雪山l995.6.11.;风庆白腊1964.7.18~21.;龙陵小黑山1962.5.10.;景东黄草岭l960.5.28.;宾川鸡足山1981.1 1.13.;勐海:勐海1960.2.9.,三迈乡1960.2.2.;弥勒东山l985.6.23.;新平1976.12.9~17.;屏边大围山1985.4.17.;金平分水岭1996.5.15.。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亮钴蓝色;上背至尾上覆羽及肩羽的羽基暗蓝黑色,羽端亮钴蓝色;翅黑褐色,除第1、第2枚初级飞羽纯黑褐色外,翅上覆羽和次级飞羽及其余初级飞羽外(甲+羽)近基部钴蓝色;眼先、眼圈、颊和耳羽黑色;颏、喉暗蓝色;胸、腹部至尾下覆羽和胁部栗红色;尾羽紫蓝色,外缘亮钴蓝色。 雌性成鸟:前额、头顶、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为橄榄灰褐色;前额、头顶至后颈多灰色;上背至尾上覆羽及肩羽具黑褐色次端斑,呈鳞状斑纹;眼先和眼圈浅皮黄色,眼先斑杂灰黑色细纹;颊部浅皮黄,斑杂黑褐色横斑;耳黑褐色,斑杂浅皮黄色点斑;颈侧具淡皮黄色块斑;翅上小覆羽与背同色;大、中覆羽和飞羽暗褐狭缘淡皮黄色;尾羽灰橄榄褐色,隐现暗褐色横纹;颏至喉部中央浅皮黄白色,下喉部具明显的白色块斑;喉侧和下体余部浅皮黄,羽基和羽端黑褐色,形成鳞斑状花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蹠和趾、爪黑褐色。

分布: 福贡、德钦、凤庆、龙陵、景东、宾川、勐海、弥勒、新平、屏边、金平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湖北、浙江、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的西沙群岛、四川、贵州、西藏南部等地,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东北部阿萨姆、孟加拉国、缅甸、泰国西北部、老挝北部、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多岩山地及乔木林、稀树草地。多见单个或成对在石岩上活动觅食,食性以昆虫为主,兼食少量植物种子。据采自凤庆、潞西等地7个标本的胃检资料,鳞翅目幼虫、直翅目、鞘翅目等昆虫性食物占胃容食物总重量的92%,植物种子只.占8%。另据采自宾川2号标本的胃容物中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占48%,其余为昆虫类食物。 栖息地海拔1500~35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