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短翅鸲

拉丁名: Hodgsonius phoenicuroides ichangensis Stuart Baker

目: 雀形目

科: (1)鸫亚科

属: 短翅鸲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70mm。雄鸟上体和头侧及喉至胸铅灰蓝色;翅黑褐,小翼羽黑色而具白色端斑;下胸至腹部白色,胁浅灰蓝色;尾羽黑褐,外侧尾羽近基大部棕黄色。雌鸟头顶和背至尾上覆羽暗橄榄黄褐色;翅黑褐,外缘暗橄榄黄褐色;喉侧和胸部及胁黄褐色,颏、喉和腹部近白色;尾羽暗褐,外缘暗黄褐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2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我国有l亚种(郑作新,2000),云南有记录。

采集地: 中甸:吉沙l981.8.21.,小中甸1981.8.14~31.;永德大雪山1964.4.30.;镇康大平掌l960.4.23.;孟连宗勒l960.2.13.;澜沧营盘黑山l966.5.4.;新平者龙1977.1 1.3.;绿春:哈德新水沟头1972.4.29.,黄连山垭口1996.4.25~26.;屏边大围山1985.4.20.~5.6.;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6.8.。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基线、眼先、眼圈和颊及颏为黑色;耳羽暗蓝黑色;前额、头顶至后颈,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及喉至上胸呈深蓝色,前额和眉纹稍沾钴蓝色;翅黑褐色;小翼羽黑褐而具显著的白色端斑,翅上覆羽外缘暗蓝色,飞羽外缘暗褐色;中央尾羽黑褐色,外侧尾羽近基大部棕黄色,先端黑褐色;下胸至腹部为白色,胁部暗灰色;尾下覆羽暗蓝黑色,尖端白色。 雌性成鸟:上体全为暗橄榄黄褐色;眼先、颊部和耳羽暗褐,杂亮黄褐色斑纹;眼圈皮黄色;两翅暗褐色;覆羽和飞羽外缘暗黄褐色;中央尾羽和外侧尾羽近端部暗褐,外缘暗橄榄黄褐色,外侧尾羽基部暗棕黄色;颏、喉淡皮黄近白色;喉侧和胸带及胁部黄褐色,腹部中央白色;尾下覆羽黄褐色,羽端近白色。 雄性幼鸟:1981年8月21日采自中甸吉沙。头顶至后颈暗黄褐色;头侧及颏、喉至上胸淡黄褐色与雌鸟相似;背羽和翅上大覆羽已换出暗蓝色新羽,上背和腰部斑杂暗褐色羽毛;胸和胁部蓝灰色;腹部白色;尾羽及尾下覆羽与雄性成鸟相似,羽基被鞘。 雌性幼鸟:1981年8月14日采自中甸吉沙。与雌性成鸟相似,但头顶至后颈、上背及喉和胸部各羽,均具棕黄色羽干纹和点斑。 虹膜暗褐色;雄鸟嘴黑色,雌鸟嘴暗褐色;跗蹠肉褐色,爪褐色。

分布: 中甸、永德、镇康、澜沧、孟连、新平、绿春、屏边、马关等地,为留鸟。省外还见于宁夏、甘肃、青海、陕西、湖北、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等省区,为留鸟;偶见于河北。国外分布于老挝及越南等印度支那地区。

资料: 栖息于山地灌丛及常绿阔叶林问。食性以昆虫为主,兼食植物性食物。采自双江的1号标本,胃内容物全为甲虫碎片。而采自中甸及川西和西藏东南部的9个标本,胃容物则有7%的果实、种子及叶片等植物性食物,其余含有蜘蛛及各类昆虫。 栖息地海拔1 400~3 3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