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额红尾鸲

拉丁名: Phoenicurus frontalis Vigors

目: 雀形目

科: (1)鸫亚科

属: 红尾鸲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50mm。雄鸟前额和眉纹亮钴蓝色;头顶、后颈至上背和肩羽深蓝色,羽端缀黄褐色;腰至尾上覆羽深棕黄色;翅黑褐色;喉至上胸暗蓝色;胸至尾下覆羽棕黄色;中央尾羽黑,基部棕黄色;外侧尾羽棕黄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端斑。雌鸟的头顶和上背暗棕黄褐色;下体黄褐色;胸部较暗浓而多褐色;腰至尾上覆羽和尾羽与雄鸟相似。

亚种分布:

采集地: 贡山七箐1977.12.15~16.;泸水:片马1974.1.12~l9.,姚家坪1974.2.6~12.;潞西勐旺l965.3.6~20.;丽江马场l981.10.27.~l l.1.;维西犁地坪1981.10.30.;腾冲1960.3.27.~4.1 1.;宁蒗泸沽湖1981.1 1.23.;中甸上桥头1981.10.22~23.;昆明:筇竹寺1966.12.26.,l967.1.3.,花红洞1966.12.27.;宾川鸡足山1981.1 1.12.;双柏平河1977.11.22~26.;新平l976.12.19.。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冬羽):额及眉纹辉钴蓝色;头顶至上背和肩羽深蓝色,羽端缀黄褐色;眼先、颊和耳羽及颏、喉至上胸暗蓝色;翅黑褐色;内侧飞羽狭缘淡棕黄色,外侧飞羽狭缘淡褐色;下背、腰至尾上覆羽浓棕黄色;中央尾羽近端部黑色,基部和外侧尾羽棕黄色,外侧尾羽有宽阔的黑褐色端斑;下胸和胁部及尾下覆羽棕黄色;腹部淡棕黄色。 雌性成鸟:雌鸟上体暗棕黄褐色,有明显的白色眼圈;飞羽黑褐;大覆羽和内侧飞羽具淡黄褐色端缘;腰和尾上覆羽及尾羽的羽色似雄鸟,但棕黄色浅淡;颈侧和胸暗棕褐;颏、喉浅淡而沾灰;腹部和两胁、腋羽及尾下覆羽黄褐色。 幼鸟:两性的幼鸟分别与成鸟相似,但头顶、后颈和上背有淡黄白色羽干纹及黑色端缘,喉、胸部具淡棕白色圆形点斑,羽端缘黑色,呈斑杂状;雄性幼鸟头和背部羽基的蓝色不甚鲜亮而多黑褐色;喉、胸部的羽基呈灰蓝色。 虹膜褐色;嘴、跗蹠、趾、爪均呈黑色。

分布: 贡山、福贡、泸水、腾冲、盈江、潞西、中甸、维西、丽江、宁蒗、宾川、双柏、楚雄、永善、绥江、昆明、新平、蒙自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宁夏、甘肃、青海、湖北、四川、贵州、西藏等地,为留鸟。国外见于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尼泊尔、不丹,为繁殖鸟;缅甸、越南,为冬候鸟。

资料: 栖于高山灌丛及针叶林地带,单个或成对活动于灌丛和草坡地带;亦见于“低山居民区”(郑作新等,1995)和城市园林中。以昆虫为主要食物,据采自永善的4只鸟胃分析,胃内容物多为鞘翅目甲虫和鳞翅目幼虫,仅有少量植物果实。但据丽江及川、藏等地的25号标本胃检,昆虫类食物占40%,坚果及种子的植物性食物占60%。 栖息地海拔300~3 2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占北界,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