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红尾鸲

拉丁名: Phoenicurus hodgsoni(Moore)

目: 雀形目

科: (1)鸫亚科

属: 红尾鸲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50mm。雄鸟前额基部至眼先、颊、耳羽和颏、喉至上胸呈黑色额白色;头顶至后颈浅灰;背和肩羽深灰色;翅黑褐,羽缘灰色,内侧次级飞羽外(甲+羽)具白斑;尾上覆羽和下体余部及外侧尾羽均呈棕黄色;中央尾羽黑褐色。雌鸟头顶至后颈和上背及肩羽暗灰褐色;下体亦呈灰褐色,较上体浅淡;翅黑褐,羽缘灰褐色;尾上覆羽和外侧尾羽棕黄色;中央尾羽黑褐色;与赭红尾鸲相似,但体羽多显灰色。

亚种分布:

采集地: 中甸上桥头l981.10.20~24.;泸水片马l974.1.15.;宁蒗泸沽湖1981.11.23.;贡山l973.12.29.。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额基至耳羽和颊及喉至上胸均黑色;前额和眉纹白而沾灰;头顶至后颈转呈灰色;背和肩羽深灰色;两翅黑褐色;覆羽和内侧飞羽外缘浅灰,外侧飞羽狭缘褐色,内侧次级飞羽外(甲+羽)近基部的边缘具白斑,形成白色翅斑;尾上覆羽及外侧尾羽棕黄色;中央尾羽黑褐,基部和羽缘及羽干棕黄色;下体余部棕黄色,胸和胁部较深浓。 雌性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和背及肩羽均灰褐色;腰羽渲染淡棕黄色;翅暗褐色;覆羽和飞羽均狭缘浅灰褐色;头侧亦呈灰褐色;眼先和颊染黑色;眼圈近白色;颏、喉中央浅灰白沾褐色;喉侧和胸灰褐色;胁部亦呈淡灰褐色;腹部中央近白色;尾上覆羽及尾羽与雄鸟相似,但棕黄色较浅淡;尾下覆羽淡棕黄色。 虹膜暗褐;嘴黑色;跗蹠及爪黑色。

分布: 西北部贡山、泸水、丽江、中甸、宁蒗,西部腾冲、漾濞、永平、大理,为留鸟。省外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北部、西部、中部及西南部和西藏南部,为繁殖鸟或留鸟;陕西南部、湖北、湖南、四川东南部等地,为冬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印度东北部、不丹和尼泊尔。

资料: 栖息于稀树草坡、松林、灌丛或村落附近的树木和草丛等生境。单个或结小群活动,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据采自中甸、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l2个鸟胃的检验资料,食物中膜翅目、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和螳螂目等昆虫约占一半,而桨果、坚果及草籽等植物性食物约占一半。据郑作新等(1995)记述:繁殖期5~6月,营巢于墙洞内,巢由兽毛及草根、茎构成。巢高70mm、深40mm、外径127mm、内径77mm。 栖息地海拔1 550~2 64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