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鸲

拉丁名: Copsychus saularis prosthopellus Oberholser

目: 雀形目

科: (1)鸫亚科

属: 鹊鸲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200mm。雄鸟上体亮黑色,翅上有显著的白色块斑,在飞行时尤为显著;外侧尾羽大都白色;喉至上胸亮黑色;下体余部白色。雌鸟上体的黑色不如雄鸟辉亮而呈褐黑色;喉至上胸灰色;余部与雄鸟相似。鹊鸲停栖时,尾羽常上翘成直角。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l8亚种(Howard & Moore,1980),中国记录2亚种(郑作新.,2000),云南均有分布。

采集地: 泸水六库1974.2.17.;永德大雪山1964.4.15.;潞西芒市l962.4.26.;景东:董家山1957.2.5.,l957.5.5.,灰窑l964.9.16.,温卜l964.8.30.;双江勐库懂过1960.4.5.;耿马勐定四方井1960.4.27.;镇康l960.5.2.;沧源斑洪l964.6.7.;永善井底1963.1 1.23.;巧家l963.1 1.25.;昆明黑龙潭1957.6.26.;富宁l961.7.9.;绿春大红山1972.5.27.;峨山玉白顶林场1967.1 1.13.;金平勐拉l956.4.25.;蒙自期路白1985.4.7.;河口南溪l985.5.1 1.;石屏龙朋l985.6.17.;江城县岩脚1972.6.25.;景洪:勐养1983.6.16.,大勐龙1960.1.23.;勐腊:1959.4.26.,曼粉l982.4.24~27.,勐仑l959.3.19~29.,l960.1.15.,龙林l959.12.21.;勐海l983.6.6~7.。

形态特征: 与前亚种相似,仅两性的第4对外侧尾羽基部黑色向内(甲+羽)先端边缘延伸,内(甲+羽)大部和外(甲+羽)纯白色。

分布: 西部潞西、泸水、双江、耿马、永德、沧源,西南部景洪、勐腊、勐海、景东、思茅,南部江城、石屏、绿春、金平、个旧,东南部蒙自、河口、屏边、富宁,中部玉溪、峨山、楚雄、昆明等地,除西北部高山和高原地带之外,几遍布云南省,为留鸟。省外分布于我国东部及南部至海南岛。

资料: 柄息活动于居民点附近的树木上和竹林内,常在粪坑周围活动,觅食蝇蛆,亦见于平原农田和房前屋后的田圃及树林。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昆虫。鸣声响亮而动听,常作为观赏笼鸟。剖检采自滇西的l2只鸟胃,据内容物分析,食性以昆虫为主(约占九成以上),包括鳞翅目幼虫及半翅目、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蜻蜓目等昆虫。4月初开始配对。发情时,雄鸟先站在树梢唱歌,然后追逐雌鸟,有时在雌鸟周围低头振翅炫耀,有时因争雌而相互格斗。营巢于树洞、墙隙等处,巢用苔藓、卷须、枯草、细根等堆积而成,亦见营巢于瓦房屋檐内(巢离地面分别为3m和4.5m)。产卵5枚左右,卵呈浅绿色,具灰色点斑或红褐色细点。l0个卵的平均量度为20.5mm×16.5mm。停栖时尾常上翘与身体成几成直角。 据1982年在勐腊所测的4个巢,资料如下:筑巢于岸边、橘林、菜园、竹楼等位置。一般选择枯树洞、竹筒内,也有在树冠中部筑巢,距离地面l~3m,筑球形巢或利用洞穴营巢。洞巢以树根、棕丝和马尾等铺垫。l982年4月21~26日和5月12日,于勐腊发现的球形巢,用泥和草根及苔藓筑成,内垫草丝、棕丝等,直径11~15cm,高7~15cm,深6~9cm。平均产卵4.3枚(n=5,3~5枚)。卵壳浅绿色,布满褐色斑点,钝端斑点大而密集。卵重3.8g(n=17,3.5~4.5g)。卵的量度:长22.8(n=22,21.5~24)mm,宽l6.7(n=22,12~18.5)mm。 栖息地海拔2000m以下。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