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Luscinia calliope(Pallas)
目: 雀形目
科: (1)鸫亚科
属: 歌鸲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35~161mm。雄鸟喉部有鲜明的赤红色斑块,雌鸟的喉斑为白色;头顶和背羽橄榄褐,具白色眉纹。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潞西1962.4.4~21.;腾冲l960.3.31.~5.3.;新平l977.10.8.~ll.5.;屏边1985.5.1.;双江l960.3.25.;思茅l956.12.29.;孟连l960.2.12.;景洪l960.1.7,1960.3.27.;勐腊:1960.1.20,勐仑1960.1.30.;勐海l960.1.25.;耿马勐定l960.4.21.;绿春l996.4.28.。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上体橄榄褐色;头顶暗棕褐色;眉纹白色;眼先和颊黑色;耳羽橄榄褐,颊纹白色;两翅和尾羽暗褐,羽缘淡黄褐色;颏、喉呈鲜艳的红色或赤红色,形成斑块;两侧颚纹黑色;喉侧和胸带乌灰色,下缘呈棕灰褐色;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沾淡黄褐色;两胁淡黄褐色。 雌性成鸟:与雄性相似,但颏、喉部为白色,两侧的黑色颚纹不显;眉纹呈淡棕白色;眼先黑色;颊部棕褐,具黑色羽端;耳羽与头顶同色,具淡黄色羽干细纹。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跗戚蕞角白色。
分布: 云南西部腾冲、潞西、盈江、双江、耿马、沧源、丽江,西南部思茅、孟连、景洪、勐海、勐腊,东南部新平、蒙自、屏边、河口和昆明、永善等,几遍布全省各地,为旅鸟或冬候鸟。省外繁殖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及西北地区,迁徙时经过东北南部和西南部、河北、河南、陕西、浙江、福建、四川,在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越冬。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印度、孟加拉国、缅甸等地。
资料: 栖息于低山丘陵丛林中,常在灌丛问跳跃,多单个活动。地栖性。胃检内容物中有蚂蚁、鞘翅目昆虫、鳞翅目幼虫等昆虫类食物,约占胃容物总量的80%,其余为花蕊等植物性食物。营巢于灌丛。巢用枯草茎、叶、细草根等筑成,内铺兽毛。巢成椭圆形。每窝产卵1~5个,卵壳呈蓝绿色,量度为l5.7mm×19.6mm(n=5)。雌鸟孵卵,孵卵期估算约l4天,两性共同育雏,雏鸟在巢l4天(郑作新等,1995)。有夜问迁徙和趋光习性(王紫江等,2002)。属笼养观赏鸟类。 栖息地海拔200~207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