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Brachypteryx montana cruralis(Blyth)
目: 雀形目
科: (1)鸫亚科
属: 短翅鸫属
特征描述: 全长ll8~142mm。雄鸟上体暗蓝色,白色眉纹明显;下体蓝灰。雌鸟上体暗橄榄褐;眼先锈红色;颏、喉和下体余部淡黄褐色或赭褐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l3亚种(Howard & Moore,1984),我国有3亚种,云南省分布l亚种。
采集地: 福贡碧罗雪山 l978.7.2.;贡山:l2号桥l973.4.25.,巴坡青兰丹1973.11.17.;景东磨刀河1964.8.10.;屏边大围山1985.4.19.;新平者龙l977.1 1.14.;金平分水岭1996.5.1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眼先、眼圈和额基绒黑色;眉纹白色;前额、头顶至背和肩羽及尾上覆羽暗蓝色;翅和尾羽黑褐色,外表渲染暗蓝色;颊和耳羽黑褐色;颏、喉至胸和胁部蓝黑色;腹部和尾下覆羽石板灰蓝色。 雌性成鸟:额基、眼先和眼圈锈红色;前额、头顶、后颈、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均呈暗橄榄褐色;翅和尾羽暗褐,外表面棕褐色;颊和耳羽橄榄褐,具淡色纤细羽干纹;下体淡赭褐色;颏、喉和胸部具白色纤细羽干纹;胸侧和两胁的赭褐色较暗,腹部至肛羽较淡,几呈皮黄色;尾下覆羽棕黄色。 虹膜赭褐色;雄鸟嘴黑褐色,跗蹠黑褐色;雌鸟嘴暗褐色,跗蹠红褐色。
分布: 云南西部和西北部丽江、腾冲、贡山、陇川江与怒江问山脉,南部和东南部景东、新平、金平、蒙自和屏边大围山及巍山(王紫江等,2002),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和四川西南部。国外见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尼伯尔、不丹、锡金、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北部、泰国北部和老挝及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常绿阔叶林的林下灌丛或竹丛问(彭燕章等,1987)。常见单个或成对在沟谷阴湿处活动觅食昆虫,胃检内容物为鞘翅日昆虫、蝗虫等。l973年4月所采雄鸟的睾丸膨大,量度为6mmX 5mm,可能处于繁殖期。有随夜间迁徙鸟类活动和趋光现象(王紫江等,2002)。 柄息地海拔l300~29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