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麻鸭

拉丁名: Tadorna ferruginea(Pallas)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麻鸭属

特征描述: 体型似雁而稍小,但比家鸭略大。体羽主要呈棕栗色;头部淡棕白;翅上覆羽白而略染黄色;小翼羽,初级飞羽、尾上覆羽、尾羽均黑色;翼镜铜绿色;嘴和脚黑色。两性相似,但雄鸟具黑色颈环。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昆明:花红洞l961.1.12.,滇池l985.1.22.;寻甸羊街l961.12.27.;嵩明上游水库l985.1.21—26.;巧家l963.11.25.;江川星云湖1983.12.31.;景东:城郊l957.1.23.,蚂蟥菁1957.1.12.,老龙井1957.1.24.;丽江文笔海1984.12.11.;个旧大屯l983.12.3.;石屏异龙湖1983.12.11—13.;大理洱海l984.12.29.,l985.1.3—4.;剑川剑湖l984.11.27—29.;洱源茈碧湖1984.11.24.。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和头部两侧棕白色,颈部浅棕黄,下颈基部具一狭窄的黑色颈环;背部和肩羽黄褐色,羽端棕栗色,上背羽色较浓艳;腰黄褐色具黑褐色虫状细小斑纹;翅上覆羽淡棕白色;小翼羽和初级飞羽黑褐,次级飞羽的外翈铜绿色,形成明显的翼镜;外侧三级飞羽的外翈棕褐色,内翈灰黑色,内侧三级飞羽外翈棕黄色,内翈灰白色。下体棕栗色,上胸和下腹部的羽色较浓艳;尾上覆羽和尾羽呈黑色,尾下覆羽棕褐色。 雌性成鸟:颈基无黑色领环;头顶、头侧和颏近白,其余体羽与雄性成鸟相似,但色泽稍浅淡。 。 虹膜褐至深褐色;嘴黑色;跗蹠黑褐色;爪黑色。

分布: 在云南省境内广泛分布于各高原湖泊及沼泽湿地,冬候鸟。省外在东北、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和四川西北部繁殖;东北南部、华北、长江流域以及西藏昌都,广东、广西、福建和四川大部分地区越冬;台湾为偶见冬候鸟。国外繁殖于欧洲东南部,亚洲中部,蒙古以及非洲西北偶等地;在日本南部、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及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越冬。

资料: 赤麻鸭每年l0月中旬从北方迁来云南越冬,几乎遍布于全省各高原湖泊和沼泽湿地。次年三、四月陆续迁离。越冬期间栖息于湖泊、水库及河流边缘的浅滩地带。常结群活动,性机警,人不易接近,受惊后不潜水,而起飞逃离,且边飞边叫。飞行速度较缓慢。在各湖泊中分布的数量和群体的大小各不相同。1984年12月在中甸纳帕海考察中,曾见上百只的结群,在沼泽地中觅食;11月22日在洱源茈碧湖上,见300多只的大群;剑川剑湖、丽江文笔海、会泽大桥水库等湖泊和水库中,也曾见数十只的群体。赤麻鸭常与其它鸭类在相近水域中活动觅食,但并不混群。 赤麻鸭主要在河畔、湖边和沼泽地中觅食水草,有时也到河边的农田中觅食麦子等农作物。剖检13胃,胃容物有苔藓、水草、黑藻、红线草、麦子等,全为植物性食物。另有大量的砂石占胃容物总量的74.7%。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800—3600m。资源现状,据近几年的考察,冬季各湖泊中均有一定的数量,遇见率较高,在云南的雁形目鸟类中属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