鹩哥

拉丁名: Gracula religiosa intermedia Hay

目: 雀形目

科: 椋鸟科

属: 鹩哥属

特征描述: 全长260~297mm。体型较八哥为大,通体黑色,并富有金属光泽;头部后枕两侧具金黄色肉垂;翅上有l块白斑,飞行时尤为显著。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分化为10亚种,我国记录1亚种,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勐腊:勐腊l959.3.22.,曼帕l959.5.10.,勐捧l960.2.14~24.,勐仑1959.3.30.,l959.4.18.,l959.6.7.,l962.3.15.;景洪:橄榄坝l960.4.13.;盈江大南俄1965.4.16.。

形态特征: 成鸟:通体羽毛辉亮黑色,前额至头顶中央被闪紫蓝色金属光泽的短羽;头顶两侧和眼先、眼周及颊部被丝绒亮黑色短羽;后颈、肩、上背及翅上覆羽闪亮紫铜色;下背、腰及尾上覆羽闪金属绿色光泽;尾羽黑色,微闪绿色光泽;飞羽和初级覆羽呈黑色,次级飞羽微沾绿辉;初级飞羽的中部横贯以宽阔的白色块斑,羽干黑色,但在翅下面的白斑部分羽干转为白色;颏、喉至胸黑色,略具紫色光泽;腹部和胁及尾下覆羽黑褐色,羽端缘闪亮绿色光泽;翅下覆羽和腋羽与腹部同色,光泽较差。 幼鸟:体羽黑褐而少光泽;后枕两侧无肉垂,或肉垂较小呈淡黄色;两胁和腹部羽端狭缘白色。 虹膜暗褐色,外围白色并缀以暗色斑点;嘴橘红;跗蹠和趾柠檬黄;后枕两侧肉垂及脸部裸露皮肤呈橘黄色。

分布: 景洪、勐腊、盈江,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和海南,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地区。

资料: 栖息于热带地区平原或山地的热带雨林中。常3~5只结群,在树冠顶部活动觅食。 以野果、种子和各种昆虫为食。剖检4月采得的l胃,胃内全为榕果及其他果实。郑作新等(1963)于4~7月在云南剖检6只鸟胃,发现胃内含有直翅目的蚱蜢,植物种子及杂草种子等。 通常3~7月繁殖,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2~3枚,卵呈带绿的蓝色,或沾紫色,并具斑点。双亲共同孵卵和育雏。 鹩哥叫声婉转多变而动听,并善仿人语和其他鸟的叫声。因此,很受人们的喜爱,是有名的笼鸟。 栖息地海拔400~9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