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头雁

拉丁名: Anser indicus(Latham)

目: 雁形目

科: 鸭科

属: 雁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灰雁稍小。头和颈白色,渲染棕黄色,头部和后枕部具两条黑斑;体羽大都银灰,羽缘沾褐。嘴、脚黄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采集地: 寻甸羊街1961.12.27—1976.1.23.;中甸纳帕海1984.12.6.。

形态特征: 成鸟:头白色,渲染棕黄色,头顶靠嘴基部棕色较深,向后逐渐变淡;头顶和后枕部各具一条新月形黑斑,前一条黑斑较宽,从一侧眼后伸至另一侧眼后方,后一条较短窄些;颈暗褐色,两侧纯白,各形成一条纵纹;背、翅上覆羽银灰色,羽端缀以浅棕色,羽缘棕白色;腰银灰色;尾上覆羽亦银灰色,羽端白色,最长的尾上覆羽纯白。外侧初级飞羽灰色,羽端黑色并向内侧逐渐增多,使内侧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变为黑色,内侧次级飞羽灰褐色。前颈的暗褐色向下部逐渐减少,浅银灰色增加,至胸部则全变为浅银 灰色;上腹浅银灰,具浅棕黄色羽端,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羽端略缀浅棕黄色。肋浅银灰,羽端棕白,向后褐色增加,具暗灰褐色宽阔的羽端斑。尾羽银灰,略沾褐色,具白色羽端。 虹膜棕褐色;嘴甲黑色,嘴橙黄色;跗蹠:及趾橙黄色,爪黑褐色。

分布: 寻甸、宣威、会泽、丽江、大理、剑川、洱源、中甸等地,冬侯鸟;中甸为繁殖鸟(彭燕章等,1987)。省外在青海、酉藏、新疆西部的高山湖泊地区和东北呼伦池和克鲁伦河一带繁殖;迁徙及越冬时见于东北海拉尔、陕西、湖南、四川等地。国外笨殖于克什米尔地区、中亚地区及蒙古;在印度及缅甸北部越冬。

资料: 冬季成群迁来云南省越冬,白天在水田、湖泊、沼泽草地等地活动,夜间在麦地等旱作地和草地上过夜,以水草等植物为食。剖验3胃,全为水草和砂子。彭燕章等(1987)报道:夏时在滇西北中甸一带繁殖。 1984年在中甸纳帕海观察到数百只的大群,1987年在会泽大桥水库见到281只,在宣威县城以西的一大片沼泽地中看到37只。说明在这些地区尚有一定数量的斑头雁越冬。 斑头雁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2000—351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