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盘尾

拉丁名: Dicrurus remifer tectirostris(Hodgson)

目: 雀形目

科: 卷尾科

属: 卷尾属

特征描述: 全长445~615mm(不含裸出的尾部飘带全长约260mm)。体形与黑卷尾相似,通体纯黑色,具显著的绿色金属光泽;无羽冠;尾呈平尾型,最外侧尾羽甚形延长,羽干部分裸出,末端的内外(甲+羽)彼此相称。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分化为4亚种,我国仅记录tectirostris亚种。

采集地: 勐腊:勐腊l959.4.17.,l960.2.14.,勐仑l959.3.14.,l960.1.11.,(立+电)林1959.12.19.,瑶旧寨1959.4.20.,新寨l958.3.6.~5.8.,勐远l960.1.8.;西盟南康河1960.1.19~23.;景洪大勐龙1960.1.15~16.;孟连宗勒l960.2.4~19.;盈江:小平原1965.5.9.,大南俄1965.4.1.;澜沧营盘黑山l966.4.19.;江城岩脚l972.6.14.;绿春:黄连山l985.6.5.,哈德l972.4.20.~5.3.;马关都龙l961.6.3.;潞西三台山1962.4.15.。

形态特征: 成鸟:额及嘴基被羽绒黑色;腹侧灰黑色;余部体羽概为黑色,均具钢蓝绿色金属光泽,尤以头顶、背至尾上覆羽、两翅表面和胸部最为显著;中央尾羽与外侧尾羽几等长,最外侧1对尾羽的羽轴特形延长而裸出,末端具羽片,内外(甲+羽)彼此相称,呈飘带状。翅下覆羽和腋羽具灰白色端斑。 幼鸟:据l972年6月14日采自江城岩脚、l985年6月5日采自绿春黄连山和1958年5月8日采自勐腊新寨的标本描记,与成鸟相似,但金属光泽较少,体羽大都呈黑褐色;最外侧尾羽不延长;尾呈平尾状,元“球拍”状飘带尾羽。 虹膜红褐色;嘴、跗蹠、趾和爪均呈黑色。

分布: 勐腊、景洪、思茅、澜沧、孟连、江城、西盟、盈江、潞西、保山、金平、屏边、绿春、马关等地,为夏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龙州。国外见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孟加拉以及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地区。

资料: 栖息于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常单个或2~3只结群活动于乔木树顶的枝叶丛中,飞行时拖着长尾,起伏飘飞,十分优雅,在空中捕食飞虫,捕食后常返回原栖处附近栖息。 叫声响亮而多变,常发出类似“weet—weet—weet—chewee—chewee—chewee”的声音。以昆虫为食,剖检胃见有甲壳昆虫碎片。 在云南南部的繁殖期约为3~6月间。巢筑于热带雨林和季雨林树冠的稠密枝叉处,由树根、草茎等构成浅碗状。每窝产3~4枚卵,卵色多变。l965年5月5日在盈江雪梨,海拔l400m处采得l巢,巢筑于沟谷栎树侧枝上,距地面约3m,巢呈圆浅碗状,内径60,外径l40mm,深40mm,用蛛丝缠绕干草、藤条等构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鸟类组,1980)。 栖息地海拔600~1 5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