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卷尾

拉丁名: Dicrurus macrocercus cathoecus Swinhoe

目: 雀形目

科: 卷尾科

属: 卷尾属

特征描述: 全长200~300mm。通体黑色,尾长而呈叉状;最外侧l对尾羽最长,端部稍向上卷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分化为7亚种,我国记录3亚种,云南仅分布cathoecus亚种。

采集地: 贡山马库1973.5.19~21.;剑川县城南1984.7.2.;泸水六库l960.5.4~10.;保山:沙河1984.5.3.,坝湾l965.6.21.;腾冲:江咀1960.4.14.,大塘1965.5.26.,和顺1984.5.14.,界头l965.6.12.;盈江芒线l965.4.30.;潞西:芒市1962.4.25.,遮放1962.4.2 ~3.;永德大雪山1964.4.23.;镇康蛮蚌l960.4.29.;耿马:城郊1960.4.4.,勐定四方井1960.4.7~24.;元谋物茂l969.6.19.;镇沅l960.5.16.;景东:城郊1964.7.16.,l964.9.23 ~24.,老龙沟1957.1.28.;景洪:橄榄坝l960.4.13.,小勐养1960.1.9.,l960.4.5.,1983.6.16~18.;勐腊:勐腊坝l959.4.24.~5.3.,瑶旧寨1959.4.19.,苦聪寨1982.5.3.,曼粉l982.4.19.,勐仑l959.3.29.,l982.5.12.;昆明:筇竹寺l980.7.15.,三家村水库1980.10.16.,黑龙潭1957.6.26~27.;石屏异龙湖1985.6.14.;个旧蛮耗l985.6.30.;弥勒东山l985.6.26.;蒙自长桥海1983.11.27.;金平勐拉l956.4.14.;河口:河口1961.4.24.,南溪l985.5.10~17.;文山平坝幺店1961.6.23.;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6.8~9.;富宁1961.7.10.。

形态特征: 成鸟:通体黑色,上体和胸部具钢蓝色金属光泽;两翅和尾渲染金属蓝绿色;尾长而呈叉状,最外侧l对尾羽最长,而向外弯,先端微向上卷曲,其与中央1对尾羽相距超过跗蹠长度的2倍。 幼鸟:据l985年6月26日采自弥勒东山和l969年6月19日采自元谋的标本描记,通体黑色,除新生的翅和尾羽具蓝绿色金属光泽外,,余部各羽几呈黑褐色绒羽状,均无光泽;翅缘缀以白斑。元谋标本次级飞羽外翻先端略具灰白色羽缘。另外,l964年9月23 ~24日采自景东的标本上体与成鸟相似,次级飞羽先端微具灰白色羽缘,翅缘缀以白斑;下体黑色而无光泽;胸以下具白色羽端,向后较宽阔;尾下覆羽的灰白色端斑较显著。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蹠、趾和爪黑色。

分布: 昆明、石林、通海、玉溪、元江、永善、寻甸、景东、镇沅、永德、沧源、镇康、耿马、元谋、大理、永平、保山、腾冲、潞西、盈江、贡山、福贡、泸水、文山、马关、富宁、个旧、弥勒、石屏、蒙自、金平、河口、景洪、勐腊等地;在云南南部为留鸟,西部和东部地区为夏候鸟或旅鸟。省外分布于东北、华北,西至陕西、甘肃、四川,为夏候鸟;长江以南地区,为夏候鸟或旅鸟;海南岛,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泰国北部、老挝、越南北部、马来西亚。

资料: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常单个或成对在农田和村寨附近的高大乔木、灌丛、竹林以及电线上停息,或飞翔捕食昆虫。有时见数只黑卷尾在空中飞翔打斗乌鸦或鹫、隼类猛禽,似如“空战”,以保护其巢域领地。 叫声响亮而多变,鸣叫声似“chan—zhi—li,chan—zhi—li,急速而连续不断,尤其在黎明时,叫声显得特别响亮而频繁。 食物以昆虫为主,剖检l8胃,大部为动物性食物,其中有小蜘蛛、蝉、白蚁、鳞翅目幼虫、膜翅目昆虫、蜻蜒、金龟子、蝗虫、蝽象、蜂和其他昆虫碎片及虫卵。动物性食物占95.3%,植物性食物占4.3%。 巢通常营于乔木上,呈浅碗状,每窝产3~4枚卵。卵近白色,杂以带褐色的点斑。1965年5月7日在盈江芒线,海拔850m江边乔木树中部树冠枝条上,发现1巢。巢呈杯状,多由草丝所筑,底部尚未筑好。l982年5月12日在勐腊小勐仑采得1巢,巢筑在高大的酸角树上,离地面20m,外径ll.5cm,内径9.0cm,高6cm,深5cm。巢呈碗状,以棕叶、芦草丝等筑成,用蛛丝固着在树枝上。巢内无卵,亲鸟在巢外活动。 栖息地海拔300~19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