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Lanius schach schach Linnaeus
目: 雀形目
科: 伯劳科
属: 伯劳属
特征描述: 全长226~286mm,体形较红尾伯劳大;头侧具宽阔的黑纹;头顶至上背灰色或黑色;肩羽、下背至尾上覆羽逐渐转为深棕色,故称之为棕背伯劳;翅和尾黑色;下体大都浅棕白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Howard&Moore(1984)和Mayr&Greenway(1960)将灰背伯劳并人本种,记录全世界共分化为12亚种;郑作新(1987)仍将灰背伯劳单列为种,并将hainanus列为有效亚种。依此,我国棕背伯劳记录4亚种,云南分布2亚种。
采集地: 富宁:城郊l961.7.9~10.,里达l999.4.15.,博爱甲村l961.7.13.;景洪大勐龙l960.1.17.;永善井底l963.11.23.;勐腊勐仑l963.2.24.;巧家l963.11.22~24.;江城岩脚1972.6.16.;景东l957.;河口南溪l985.4.23.~5.17.;江川前卫l984.1.2.;个旧大屯1983.12.5.。
形态特征: 成鸟:额、眼先、眼周、耳羽黑色;头顶至上背石板灰色;肩羽、下背至尾上覆羽逐渐转为深棕色;翅上覆羽黑色,大覆羽端缘棕黄色;飞羽黑褐色,初级飞羽基部具近白色块斑,内侧飞羽的外(甲+羽)及先端宽缘以棕色;翅缘白色;中央尾羽黑色,羽端狭缘棕褐色,向外逐渐转为黑褐至棕暗褐色,外侧尾羽的先端和外(甲+羽)呈棕色;颏、喉和腹部中央近白色;下体余部浅棕色;两胁和尾下覆羽的棕黄色较浓;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白色。 幼鸟:据l961年7月13日采自富宁博爱甲村标本描记,上体略具黑褐色细横斑;前额、头顶至上背灰棕褐色;下背、肩羽和尾下覆羽棕色,满布褐色波状细横纹;大覆羽和内侧飞羽缘以红棕色宽缘;胸部浅灰棕黄色;各羽具褐色细横纹;余部与成鸟相似。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蹠、趾和爪黑色。
分布: 景洪、勐海、勐腊、景东、富宁、永善、巧家、昆明、河口、蒙自、屏边、石屏等地,为留鸟。省外见于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北至甘肃、陕西,西抵四川,为留鸟;山东为偶见鸟类;黑色型见于福建、广西和广东。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