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Lanius collurioides collurioides Lesson
目: 雀形目
科: 伯劳科
属: 伯劳属
特征描述: 全长l75~205mm。体形与红尾伯劳相似;头顶至上背青灰色;上体余部栗棕色;翅和尾羽黑褐色;最外侧尾羽白色;下体近白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分化为2亚种,我国仅记录指名亚种,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保山:上江糖厂l984.5.19.,坝湾l965.6.24.;勐海:勐海1960.2.4~10.,勐阿1960.3.6.;景洪:小勐养l960.3.20.,l983.6.15~16,小勐养井伞l960.4.8.;勐腊:勐腊1960.29.,勐醒l959.12.16.,勐仑拉都l960.1.7.;双江l964.6.20.,l960.3.27;孟连1960.1.30.,l962.12.9.;耿马勐撒l964.5.1.;潞西三台山1962.4.10~16.;屏边大围山1985.5.1.;河口南溪l985.5.14~15.;景东:董家山l957.3.30.~4.12.,林街l964.7.24.;盈江大南俄1965.4.20.;个旧蛮耗l985 26.30.~7.3.;永德勐底1964.8.7.。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额近黑色;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自头顶至上背渐转为青灰色;上体余部包括肩羽和尾上覆羽栗红色;尾羽黑褐色,中央3对尾羽具淡棕黄色端斑,外侧尾羽端斑白色,并向外逐渐增大,外侧次1对尾羽多为白色,最外侧1对尾羽几乎全为白色,羽轴褐色;两翅黑褐色;初级飞羽的基部具白斑;次级飞羽和大覆羽的外(甲+羽)缘以棕色;下体白而微沾淡棕黄色;两胁、肛周和覆腿羽棕黄色较浓;腋羽和翅下覆羽黑褐,羽端白色。 雌性成鸟:额基和眼先沾白色,余部与雄鸟相似,但羽色不如雄鸟艳丽。 幼鸟:据l985年6月30日采自个旧蛮耗的标本描记,头顶至上背暗褐,密杂以淡棕色细密横斑,羽基为灰色;肩羽、下背至尾上覆羽棕色而具暗褐色横斑,羽基亦为灰色;肩羽中杂有少量栗红色新羽;中央尾羽黑褐色,羽端浅棕褐色;外侧尾羽棕褐色;眼先、耳羽黑褐色;翅黑褐,翅上覆羽和次级飞羽外(甲+羽)缘以棕色;颏、喉近白色;下体余部浅棕色,杂以暗褐色斑纹;两胁、覆腿羽色稍浓。 虹膜褐色;嘴黑色,下嘴基部较浅;脚近黑色或铅灰色。
分布: 勐腊、景洪、勐海、孟连、景东、耿马、永德、双江、永善、昆明、保山、昌宁、腾冲、龙陵、盈江、潞西、蒙自、个旧、屏边、河口、富宁、陇川江河谷及怒江和陇川江问山脉,为留鸟和夏候鸟。省外见于贵州西南部、广西和广东。国外分布于印度东部至越南北部地区。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田坝区、山坡耕作地边缘和林缘的树上或灌木草丛上。生活习性与其他伯劳相似。常见单个,有时亦成对活动。捕食后亦常返回原处。 以蝗虫和其他昆虫、蜥蜴和其他小型陆生动物为食,剖检l3胃,胃内容物中全为动物性食物,包括鞘翅目幼虫、直翅目、蝗虫、鳞翅目蛾类、膜翅目蚂蚁、等翅目白蚁以及其他昆虫。 栖息地海拔280~14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