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伯劳(褐伯劳)

拉丁名: Lanius cristatus superciliosus Latham

目: 雀形目

科: 伯劳科

属: 伯劳属

特征描述: 全长l65~205mm。体形较虎纹伯劳稍大;上体大都棕褐色;腹部棕白色;成鸟无斑纹。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分化为4亚种,我国均有分布,云南省记录3亚种。

采集地: 蒙自1921.2.,l920.10.(Rothschild,L.,l926)。

形态特征: 本亚种似指名亚种,但头顶及背羽均为栗棕色;尾上覆羽锈褐;尾羽棕褐;前额基部有宽阔的白额带,宽约6~12mm;有宽而鲜明的白色眉纹(约4mm)。

分布: 蒙自,为冬候鸟。省外在东北西北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为旅鸟;海南岛,为冬候鸟。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为繁殖鸟;中南半岛,为冬候鸟。

资料: 生态习性和虎纹伯劳习性相似,活动于平原丘陵以及山地的林缘或林问,常站在灌木、乔木顶部、树枝、电线上,偶尔在屋脊上站立,四处张望或一动不动地站立,当发现林问或地面上的食物时,便急飞直下捕食,性较凶猛,有时还会袭击小鸟。 鸣声粗厉响亮,繁殖时出现悦耳的鸣声或效鸣,常仿效大山雀、家燕、山鹊钨等鸟类的各种叫声(李桂垣等,1985)。 以昆虫等动物为主要食物,剖检4~6月采的12个鸟胃,胃内容物中有半翅目、鞘翅目幼虫、金龟子、膜翅目蜂类、鞘翅目、直翅目蝼蛄、蝗虫、鳞翅目幼虫和昆虫碎片,均为动物性食物。 巢通常营于树上,呈杯状,用草茎、根、苔藓等筑成。每窝产4~6枚卵,卵呈乳白色,缀以大小不等、浓淡不一的灰蓝和黄褐色点斑。 栖息地海拔300~27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广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