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伯劳(褐伯劳)

拉丁名: Lanius cristatus cristatus Linnaeus

目: 雀形目

科: 伯劳科

属: 伯劳属

特征描述: 全长l65~205mm。体形较虎纹伯劳稍大;上体大都棕褐色;腹部棕白色;成鸟无斑纹。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分化为4亚种,我国均有分布,云南省记录3亚种。

采集地: 思茅1960.5.7.;景洪:大勐龙l960.1.13~20.,橄榄坝1960.5.6.;贡山巴坡1973.5.14~16.;双江l960.3.27.;新平者龙打雀山1977.10.11.;金平分水岭1996.5.11.;富宁博爱甲村l961.7.22.;景东l964.9.22.;勐腊:勐仑1960.2.3.,曼粉l982.5.1.,大龙哈1982.5.4.;腾冲:大塘1960.5.3~5.,来凤山1984.5.8.;贡山巴坡l973.5.14~15.;保山1960.3.23.;盈江芒线l965.5.1.。

形态特征: 成鸟:额基和眉纹白色;额和头顶至后枕为红棕色;背、腰及肩羽棕褐色;尾上覆羽与头顶同色,但稍浅淡;尾羽棕褐色,具不明显的暗褐横斑,外侧尾羽较浅淡;眼先、眼下及耳羽黑色,形成显著的黑色贯眼纹;飞羽和翅上覆羽黑褐色;大覆羽和内侧飞羽具棕白色宽缘;颏、喉及颊白色;下体余部棕白色;两胁棕色稍浓;下腹中央近白色;腋羽白而沾棕色;肛周和尾下覆羽浅棕白色。 幼鸟:据l984年5月8日采自腾冲来凤山,1977年10月11日采自新平者龙打雀山标本描记,上体包括翅上内侧覆羽棕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棕色较浓,上体各羽均具黑褐色横斑和棕色羽缘;飞羽黑褐色,翅上大覆羽和内侧飞羽具宽阔的棕色羽缘,外侧飞羽羽端缀以棕白色;尾羽棕褐色;贯眼纹黑褐色;眉纹近白色,缀以黑褐色点斑;颏、喉近白;下体余部棕白色,除肛周和尾下覆羽外,均具黑褐色虫蠹状横斑。采自腾冲的标本上体与成鸟相似,但不及成鸟鲜艳,下体与采自新平标本相似。 虹膜暗褐色;嘴、跗蹠、趾和爪均为黑褐色。

分布: 勐腊、景洪、勐海、思茅、景东、耿马、双江、保山、腾冲、昆明、盈江、贡山、新平、富宁、丽江、昭通、蒙自、河口、屏边、金平等地,为冬候鸟(有采自5~7月的标本,是否有少量个体在云南省繁殖,有待于进一步调查)。省外见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湖北、江苏、贵州、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为旅鸟。国外见于亚洲东部及印度和孟加拉国,为旅鸟、冬候鸟。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