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短脚)鹎

拉丁名: 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 leucocephalus(Gmelin)

目: 雀形目

科: 鹎科

属: 短脚鹎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240ram。全身羽毛呈黑或黑灰色,有的头、颈白色,其余体羽纯黑或黑灰;腹部有时灰白;嘴和脚均红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共分化为l6亚种,中国分布9亚种,云南记录6亚种。

采集地: 绿春哈德新水沟l972.4.17.;勐腊易武l960.1.2.。

形态特征: 头顶、脸侧白色,有的头顶杂有黑色羽毛;背黑褐色,具金属光泽;颏、上喉白色或黑色杂有白色羽;下体余部暗灰褐色,尾下覆羽具白缘。

分布: 绿春、勐腊,为罕见旅鸟。省外分布于安徽南部、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南部:广东、广西、贵州西南部。不见于国外。

资料: 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小乔木林以及山坡灌丛等生境,有时甚至活动于村寨和农田附近的次生林和灌丛中,具有随季节变化而发生垂直迁移和水平迁徙现象。冬季常集聚为大群,数十只乃至上百只,活动于海拔较低的平原或河谷地带。繁殖时则分散成对活动在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多在树冠上部栖息活动。鸣声喧噪而响亮,叫声似“whit—la,clee—ee”。鸣声多变,普通鸣声是拉长的鼻音“weenk”(郑宝赉等,1985)。 杂食性,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剖检l月(2只)、3月(4只)、4月(12只)、5月(3只)、6月(4只)、7月(3只)采自贡山、永德、潞西、盈江、保山、耿马、凤庆的28只鸟胃,胃内有等翅目白蚁、双翅目蝇类(各1次)、膜翅目小蜂和蚂蚁以及鞘翅目甲虫(各6次)、其他昆虫碎片(2次);悬钩子(1次)、榕果(3次)、核果(4次)、草籽(2次)、果实(6次)、种子(5次)。动物性食物占34%,植物性食物占66%。郑宝赉等(1985)于1956年4月、5月、6月问,在云南南部采的4只鸟胃,两胃中全为植物种皮及碎片,其余2胃兼有一些昆虫。彭燕章等(1987)记述,在云南东北部永善,于冬季采的4胃中,3胃内纯系乌桕种子,另l胃内主要为乌桕种子,兼有少量的鞘翅目昆虫碎片。 另据郑宝赉等(1985)记述:约在4~7月问繁殖。巢由青苔、粗草及树皮等物构成,内铺以松针及精细的软草,造成一个相当精致的杯状巢。造巢的材料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巢的内径为57mm,深38mm。常以蜘蛛网丝及草茎捆缚在高树的水平横枝上,离地面17m,或者更高。卵呈卵圆形,淡红色,上面布满紫色和暗紫色斑点或云石状斑纹。12枚卵的平均量度为27.2mm×19.4mm。 栖息地海拔300~2 7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